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16:54
   稻田生态农业是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可改善稻田土地质量以及空间的使用效率,对外界带来的污染起到缓冲作用,不仅能保持稻田生态环境结构的稳定,而且能够促进物质就地循环等功能。现今,大多数研究仅针对单一生态种养模式对于水质、土壤、病虫害等影响,较少有关于稻田复合种养模式结合技术对土壤物理结构、养分和经济效益的效果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合肥巢湖杭埠河流域圩区稻田土壤为对象,利用2年大田区域试验,将“稻虾轮作”和“稻鸭共育”两种种养技术相结合形成生态复合种养模式。通过研究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腐殖质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特征,明确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物理结构、肥力变化特征及其对稻田生产力的影响,为推行化肥、农药投入减量化的稻田生态复合种养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改良土壤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两年的大田试验,与其他模式相比,CDR使土壤质地粉粒和砂粒总和提高(p0.05)。0-10 cm土层CDR模式,相比SSR、DSR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DR模式较DSR模式,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较SSR模式土壤质地中粉粒改善显著,土壤(0-10 cm)容重降低了0.06 g·cm3;10-20 cm土层CDR对土壤物理结构改善不具有差异性。(2)在土壤化学性状方面,,DR较CK模式,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0-10cm土层中速效钾的含量;水稻收获后,CDR模式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情况下稳定土壤中全氮含量。相比不同土层(0-10cm和10-20cm)CK模式,CDR式中有机质分别增加8.77 g·kg-1和6.04 g·kg-1,全氮分别增加0.38 g·kg-1和0.35 g· kg-1,全磷分别增幅46.36%和38.4.%,速效养分也显著增加。(3)对比4种模式发现,CDR模式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增加,复合度反而度降;化肥的施用虽能提高土壤中腐殖质复合量,但DSR模式仍低于CDR模式。各种植模式对不同结合态腐殖质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不同土层土壤中重组腐殖质和松结态含量,以CDR模式土壤含碳量最高;紧结态和稳结态相反,CK、SSR和DSR高。松/紧值同样以CDR模式最高。CDR模式可显著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相比于CK模式,0-20 cm土层CDR模式土壤中腐殖质和胡敏酸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提高了HA/FA和PQ的比值。CDR模式显著提高了HA-Δlogk和HA-E4/E6,4种模式光学性质趋势均为SSRDSRCKCDR。(4)试验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较低,但可看出CDR模式能减少土壤中部分重金属含量。与DSR模式相比,CDR模式中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了4.83%、5.28%和2.84%,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增加5.67%。CDR模式分别比SSR、DSR模式增加5.4%和2.82%。其总产值和利润与DSR模式具有显著性差异。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53;F326
【部分图文】:

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研究


砚稻虾轮作F亩四传卜2七“c.y五shr

技术路线图


图1-5技术路线图??Figure?1-5?Technology?roadmap??

区域,种植水稻,农药,虾笼


每亩投入25公斤虾苗;5月底,利用虾笼捕捉成品龙虾。7月1日翻耕??,平整田块;奸沟中放入未捕描奸苗,并适当补充,7月3日施用复合,并??插秧,株距20?cm?x?20?cm。7天后施用尿素,10天后秧苗移栽,每亩放入??鸭丨3只,稻鸭有效共生期为60天,每日19:00为鸭子适当补充饲料。田埂??适当数量光感应灭虫灯。稻鸭共作期间,田间水位处于8-10?cm,以宜于鸭??过程中对土壤的充分搅拌。水稻开始出穗,赶鸭出田,并及时排水烤田。??(2)闲置田(CK区):不种养殖虾鸭水稻;不施用基础肥量农药;种植??0.45?hm2,分1个区域。??(3)单季种植(SSR区):前期闲置,后期种植水稻;施用基础肥量的1〇〇%,??以当地种植模式施用;种植面积0.67?hm2,分成2个区域。??(4)双季种植(DSR区):前期种植水稻,后期种植晚稻;施用基础肥量??100%,农药以当地种植模式施川;种植而积丨.34?lim2,分成4?t区域。??阁例?n??“-___”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花丽茹;;浅谈黑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J];黑龙江水产;2019年04期

2 曾安玉;杨裙;唐伟峰;王美华;;稻虾混合生态种养模式现状及前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年03期

3 宁健;杨宇;叶胜强;陈星;王丽霞;杜康裕;钱运国;龚萍;;不同鸭稻种养模式效益比较[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9年04期

4 夏际春;熊飞虎;尚云龙;熊水平;;大力发展稻田套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J];江西农业;2017年05期

5 刘兵;;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12期

6 陈思佳;马丽卿;;农业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推广的初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09期

7 汪家忠;;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14期

8 宰素珍;倪艳云;闵思桂;;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初探[J];北方水稻;2017年04期

9 姚义;谢成林;陆佩玲;王汝利;李锦霞;;扬州市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17年05期

10 远菁;扶婧颖;;效益可观的“水稻+N”综合种养模式[J];新农业;2017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静;鳖稻综合种养模式生态学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文啸;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余经纬;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3 乌云塔娜;“鸡—玉米—小麦”互作有机种养模式综合效益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富;曲靖市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祖智波;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苑圆圆;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梅;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郑岚萍;宁夏稻蟹生态种养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8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38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2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