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阜平县楼房村整村搬迁后农户权益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08:29
   增减挂钩项目程序繁杂,周期长,涉及面广。作为项目最基层、最重要的主体,农户的实际意愿及需求难以得到尊重,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阜平的贫困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阜平县进行实地调研。阜平县辖209个行政村,22.80万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5.31%,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阜平县山体大,沟壑深,水利设施建设难度大,未利用地开发后用水成本高、利用率低,且各自然村分布分散,难于统一管理,具备“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特征。2016年,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将阜平列为首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扶贫试点县。其中,阜平县楼房村在2016年实施了整村搬迁项目,并于2017年10月全部搬入建新区,成为项目进展最快的村。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采用问卷和访谈形式,全面了解楼房村发展现状、增减挂钩项目运作机制及安置补偿情况,深度剖析农户对增减挂钩政策的认知程度;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结合楼房村实际情况,从经济状况、住房状况、保障状况、生产生活状况、社区状况等方面构建5个功能指标、23个观测指标的指标体系,测算指标搬迁前后隶属度;运用对比分析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法充分分析农户搬迁前后权益变化情况及其变化原因,总结出“楼房模式”的创新之处,挖掘出导致农户权益损失的根源,确保增减挂钩工作健康有序推进。本文主要结论:第一,农户对增减挂钩政策的认知程度偏低,参与村内项目决策活动缺乏积极性,政治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组建基层自治组织、拓宽宣传普及政策的渠道、提高农户参与村内重大事项决议的参与度。第二,搬迁后农户权益总体上普遍增加,但经济权益未得到保障;社会权益中的住房状况得到提高,保障状况方面无变化,生产生活状况方面有所下滑,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政府应继续加强村域文化环境建设,丰富村民活动内容;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第三,增减挂项目进展缓慢,相关部门分工不明确,工作效率低,出现农户补助和项目建筑费用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分工,规范资金使用,加强监督监管力度,推动多渠道融资。第四,政府应抓住增减挂钩的契机,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家庭手工业,积极探索“政府统筹+村级组织推动+农户入股参与+企业开发经营”的山区综合开发模式。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当前,针对贫困地区贫困农户搬迁情况的研究较多,但对整村搬迁,特别是对搬迁前后农户权益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较少。本文以阜平县楼房村整体为研究对象,针对整村搬迁前后农民权益变化情况梳理出搬迁中农户权益内容,构建了一套指标评价体系,在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效果的客观评价方面具有创新性。
【学位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3.6;F30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2.1.2 整村搬迁
        2.1.3 农户权益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城乡一体化理论
        2.2.3 公平与效率理论
3 阜平县楼房村概况及整村搬迁的运作方式
    3.1 楼房村概况
        3.1.1 自然地理
        3.1.2 社会经济
        3.1.3 土地利用状况
    3.2 楼房村整村搬迁的运作方式
        3.2.1 楼房村整村搬迁的工作步骤
        3.2.2 楼房村安置补偿办法
4 农户权益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测度方法的选择
    4.4 模糊数学方法测度原理
        4.4.1 确定隶属函数
        4.4.2 权重函数的确定
        4.4.3 综合隶属度计算
    4.5 指标赋值说明
5 整村搬迁后农户权益变化分析
    5.1 受访农户基本情况
    5.2 经济状况变化分析
        5.2.1 家庭收入情况
        5.2.2 生活支出情况
    5.3 住房状况变化分析
    5.4 保障状况变化分析
    5.5 生产生活状况变化分析
    5.6 社区状况变化分析
    5.7 搬迁后农户权益变化分析
6 整村搬迁中维护农户权益的对策建议
    6.1 组建基层自治组织,构建村域治理体系
    6.2 完善村域基础设施,繁荣兴盛村域文化
    6.3 促进村域产业融合,推进新型农业经营
    6.4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6.5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开拓资金使用渠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丽;靳洪武;于淼;边振兴;韩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东港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年10期

2 诸培新;王敏;胡军;;农村土地整治的区域条件与微观农户意愿研究——以南京市万顷良田工程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韩立达;王静;;创新和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4年10期

4 谭林丽;刘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性质及实践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顾汉龙;冯淑怡;曲福田;;重庆市两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比较[J];中国土地科学;2014年09期

6 岳永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资源;2014年04期

7 谭明智;;严控与激励并存: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脉络及地方实施[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8 李元珍;;央地关系视阈下的软政策执行——基于成都市L区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的实践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03期

9 周铁刚;郭青霞;任玉鹏;刘慧璋;杨鑫芳;;基于增减挂钩的山西省河津市农户搬迁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时鹏;余劲;;农户生态移民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贻芳;农村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2 吕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户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农户搬迁前后权益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曹婷婷;成都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黄晶晶;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贾霞;浙南丘陵地区农户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愿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7 江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拆迁农户补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邓艾;汉中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李国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效益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文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民利益保障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8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38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