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分置”背景下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09:20
伴随中央和地方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全国各地家庭农场近些年得到蓬勃发展。然而,我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农场大都靠租地形成,因此土地经营权流转成为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放活土地经营权,稳定农地承包经营关系,中央政府提出“实行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制度改革。由此,我国农地流转步入加速发展期,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也得到快速成长。但在迅猛发展局势的背后,土地流转供求不均衡、供需双方对接难、流转租金上涨过快、土地成片长期流转难度大等问题阻碍了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不利于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都与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动力机制的不充分、不健全、不完善紧密相关,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本文基于农地“三权分置”的背景,分析总结了我国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家庭农场与普通农户之间农地流转关系的演变,从理论上构建了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框架,从机制层面解释了农地流转动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动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到非农领域从业是小农户流出土地的初始条件,土地流转风险是小农户流出土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保障等外部因素对小农户是否流转出土地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对于家庭农场来说,农场主非农经历对流转土地产生显著正影响,而家庭农场资源禀赋和外部因素是决定家庭农场是否流进土地的关键。根据理论和实证结果可知,农地流转交易的发生还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供需动力要有足够的强度,二是交易成本一定要足够的低。因此,借助政府推动作用来强化供需动力和降低交易成本十分必要。由此,本文最后分别从强化土地流转供给动力、强化土地流转需求动力、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和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1.1;F324.1
【部分图文】:
五章为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动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合的理论模型,以对湖南省 8 个地区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家庭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最终得出相关结论。六章为促进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稳定流转的政策建议。针对家庭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提出完善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建议。
图 4-1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框架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度环境变迁的情况下,农民群体开始分化,部分农户成流转供给动力自然形成。同时,家庭农场逐渐成长并产转的供给与需求动力共同构成了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最原始的动力来源。但在农地流转本,农户和家庭农场自然产生的内部动力并不足以推动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外部动力作为有效补充。外部动力权流转,其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创新、地方政府。土地经营权流转内部动力的形成流转的内部动力主要包括农户土地流转的供给动力和。它们的同时存在是土地流转交易发生的重要基础条件
分别从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供给动力和家庭农场土地经营力两方面,构建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期为完善家庭农流转动力机制提供支撑。量选择逻辑与假设第四章的理论分析中认为,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内部供需动力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和制度环境的变迁框架,农民群体产土地流转的内部供给动力逐步形成;同时,伴随家庭农场主的出现和家程,土地流转的内部需求动力自然形成。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最终需要中央、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利用调控手段或工具对土地流转施加外部意的是,外部推力最终要依靠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强化土地流转供作用,所以外部推力最终的形式可以依靠供需动力来衡量。因此本部分的从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供给和需求动力两方面来分析。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7022
【学位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1.1;F324.1
【部分图文】:
五章为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动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合的理论模型,以对湖南省 8 个地区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家庭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最终得出相关结论。六章为促进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稳定流转的政策建议。针对家庭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提出完善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建议。
图 4-1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框架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度环境变迁的情况下,农民群体开始分化,部分农户成流转供给动力自然形成。同时,家庭农场逐渐成长并产转的供给与需求动力共同构成了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最原始的动力来源。但在农地流转本,农户和家庭农场自然产生的内部动力并不足以推动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外部动力作为有效补充。外部动力权流转,其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创新、地方政府。土地经营权流转内部动力的形成流转的内部动力主要包括农户土地流转的供给动力和。它们的同时存在是土地流转交易发生的重要基础条件
分别从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供给动力和家庭农场土地经营力两方面,构建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期为完善家庭农流转动力机制提供支撑。量选择逻辑与假设第四章的理论分析中认为,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内部供需动力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和制度环境的变迁框架,农民群体产土地流转的内部供给动力逐步形成;同时,伴随家庭农场主的出现和家程,土地流转的内部需求动力自然形成。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最终需要中央、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利用调控手段或工具对土地流转施加外部意的是,外部推力最终要依靠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强化土地流转供作用,所以外部推力最终的形式可以依靠供需动力来衡量。因此本部分的从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供给和需求动力两方面来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勇;;传统农户向现代家庭农场演变的机制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11期
2 李俏;付雅雯;蔡永民;;多功能农业视角下的家庭农场发展研判[J];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10期
3 吴学兵;汪发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土地流转价格问题——基于湖北省荆州市的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08期
4 陈军民;翟印礼;;家庭农场生成的动因、约束及破解思路:交易成本视角[J];农村经济;2015年08期
5 彭慧;闫保荣;毕宇珠;苟天来;;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家庭农场土地策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5年07期
6 李承桧;杨朝现;陈兰;程相友;;基于农户收益风险视角的土地流转期限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S1期
7 李晓琳;韩喜平;;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四维动力机制[J];学术交流;2015年05期
8 赵伟峰;王海涛;刘菊;;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经济纵横;2015年04期
9 姜炎;郭斌;;基于回归分析的农地流入期限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10 周娟;姜权权;;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特征及其优势——基于湖北黄陂某村的个案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本文编号:2847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4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