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2:04
   我国素来是农业发展大国,种植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玉米产业是支撑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玉米具有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产量高等诸多优点,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2008年开始,我国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启动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玉米收储价格连年上涨。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受玉米价格攀升的刺激十分高涨,农户积极种植玉米随之带来了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上升的现象。然而玉米种植业的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玉米“高成本、高库存、高资金压力、低需求”等一系列的的负面影响。玉米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经凸显出日益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同时,面临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的出现,阻碍了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底国家以“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替代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在东北“镰刀弯”地区实行玉米结构调整,坚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主体多元的改革方向。玉米种植面积调整三年以来,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已减少4200万亩,但也产生了农户收入降低、农民种植决策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等相关概念、“新供给经济学”、“农户行为”等理论进行了界定及阐述,并整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农业结构调整及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所作的研究,这些理论与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采用理论分析,经验数据方法,对东北地区玉米作物种植演进历程进行划分,并对当前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对比总结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整过程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东北地区八个市县,373户玉米种植农户进行问卷调研,通过DID双重差分模型定性分析了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利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角度探究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的影响因素;最后,文章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针对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的对策建议。本文结论如下: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率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家庭农业收入变化率有显著负影响,即农户缩减玉米种植面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户损失,进而提高农业收入增长率。参与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农户农业收入有显著正影响,参与玉米种植面积调整能够缓冲农户损失。同时,研究发现农户自身特征、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劳动力占比、农户是否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市场价格、玉米补贴金额、玉米生产成本和对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的满意程度等因素影响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的实施效果。为促进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建议可通过丰富补贴形势、引导种养结合、鼓励产业链深度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强化大豆产业支持等方面入手。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6.11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本文技术路线图

趋势图,玉米种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图 3-1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趋势图 Trend chart of the proportion of corn planting area to grain planting area in northea来源:黑龙江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玉米产量降后有小幅回调 2015 年《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文件推行以后,东北地省、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个地区的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玉米产总产量的比重在下降两年后有小幅回升。东北地区是国内玉米生产的主要产区米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20%左右,逐步增长到 2015 年的 50%。其中占比增幅最为明显。而从 2015 年之后,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东北地区玉米产重从 2015 年的 50%最低下降至 2016 年 47%左右,而在 2017 年又上升至 48.1

趋势图,玉米产量,统计年鉴,比重


图 3-1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趋势图.3-1 Trend chart of the proportion of corn planting area to grain planting area in northeast Ch据来源:黑龙江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2 玉米产量降后有小幅回调自 2015 年《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文件推行以后,东北地区包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个地区的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玉米产量占物总产量的比重在下降两年后有小幅回升。东北地区是国内玉米生产的主要产区,东玉米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20%左右,逐步增长到 2015 年的 50%。其中黑龙量占比增幅最为明显。而从 2015 年之后,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占比重从 2015 年的 50%最低下降至 2016 年 47%左右,而在 2017 年又上升至 4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立新;;东北地区玉米播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3期

2 张景霞;;东北地区玉米病虫害防治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年17期

3 官秀英;;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出路选择[J];中国农业信息;2016年23期

4 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2017年东北地区玉米春播技术指导意见[J];中国农业信息;2017年09期

5 吴丽侠;姜力;袁红光;;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病虫害的防治[J];科技经济导刊;2017年15期

6 刘富龙;;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病虫害的防治[J];福建农业;2015年07期

7 陈元邦;;吉林:农民和经销商在卖难中思变[J];中国农资;2017年05期

8 ;2017年东北地区玉米春播技术指导意见:抢墒早播、合理密植、绿色防控[J];中国农资;2017年14期

9 ;2017年东北地区玉米春播技术指导意见[J];农村科学实验;2017年05期

10 ;饲料[J];饲料广角;2013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晓容;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宋广树;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低温冷害诊断指标与远程决策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孟凡超;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生长和产量影响的观测与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曲薇;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李雷;东北地区玉米种植范围的水分适宜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杨若子;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及其风险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王远皓;东北地区玉米冷害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5 谭杰扬;中国东北玉米时空格局对气候变暖的空间响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王舒;基于动态DEA的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环境效率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马秋颖;东北地区玉米秸秆主要利用方式成本效益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8 冶明珠;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玉米气候资源适宜度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9 赵养涛;不同玉米肉仔鸡表观代谢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郑文杰;土地转入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大户土地产出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47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47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