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宁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01.2
【部分图文】:
第三章 宁强县概况13图 3.1 宁强县位置示意图3.1.2 自然条件县域内东南高、西北低。北属秦岭山系,大部分为变质岩山地,山脉多经向;南属大巴山系,山脉纬向多。最高点海拔 2103.7 米,是九垭子蜂;最低点海拔 520 米,是燕子砭镇嘉陵江入川处。地貌为北部中山、西部低山、五丁关中山、巴山高中山、嘉陵谷地、玉带河谷地。县域气候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 12.4℃,一月份平均气温 1.0℃,7 月份平均气温 24.0℃,年均无霜期 238 天,年均降水量 889.6 毫米
第四章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第四章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总体思路生态足迹法可以判别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因此可以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区域一时间序列内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和评价土地的利用状况。总体思路为:依适用于小区域研究的市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在建立生态足迹模型账户基础上,计算转因子,进而计算一定时间序列的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得到生态赤字或生态盈,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县域一定时间序列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生态足迹模型账户市建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汲荣荣;夏建新;田旸;;基于生态足迹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刘思峰;曾波;刘解放;谢乃明;;GM(1,1)模型的几种基本形式及其适用范围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年03期
3 安宝晟;程国栋;;西藏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分析[J];生态学报;2014年04期
4 刘平辉;廖娟;李佩兰;李秀英;;基于AHP法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临川区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白钰;;基于生态足迹的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效用评价[J];经济地理;2012年10期
6 张帅;董泽琴;王海鹤;邹凤钗;;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计算——以某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7 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单娜娜;王世忠;;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09年05期
8 赵建民;李靖;黄良;王志刚;;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承载力影响的初步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08年05期
9 赖发英;钟恢明;宫松;周培聪;高小琴;;生态足迹理论对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孙国文;尹光志;;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重庆市煤炭消费需求预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懿;灰色预测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2 邓青云;晋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可行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2856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5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