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村“三变”改革的制度逻辑与实施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7:45
   我国是农业大国,建国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农村集体经济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变化。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使得集体经济逐渐走向衰弱,而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深化却要求集体经济承担起更多责任,因此集体经济制度出现了形式上的多样化。最新的“三变”改革就是通过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权与资本化制度相结合产生的。“三变”改革,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集体层面,界定集体所拥有的各类资源以及资金等,将这些资源、资金折股量化,投入第三方经营主体。由此,集体获取股权并取得相应收益。在农民层面,农民以自己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资金等入股第三方主体。从而变身股东,获取财产性收入并实现身份上的转变。同时,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员,还可以在集体经济组织内获取享有收益。农村集体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兼顾到了农民的收入,农民不仅能获取劳动收入,还可以得到财产性收入。本文在之前学者对集体经济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集体经济发展历程,我国集体经济从最初的农业合作化发展到人民公社,而后发展到新型合作化,如今我国步入了新型集体经济阶段。通过对各阶段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作出总结,发现“三变”改革就是雇佣劳动与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权的资本化结合产生的。之后针对“三变”改革内容的探究,发现“三变”改革的基础在于要素的集聚,集聚资源要素、资金要素以及政策要素。而其内在逻辑在于:首先,摸清集体经济资产状况;其次,界定集体经济成员组成;再次,明晰集体经济要素产权;最后,确定主体利益分配方式。也即通过清产核资确定资产、资金等资源,再通过界定成员资格确定成员权利,而后确定各入股主体的份额,最后决定利益分配方式。最后,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旌德县与郎溪县案例的分析,探讨“三变”改革的实施效果。发现“三变”改革可通过不同模式来实现,并均能取得不错效果。旌德县各村先以各村为单位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由村集体经济公司决策资源、资金的利用;而郎溪县根据各村股改程度差异分别通过三种模式进行了“三变”改革。事实证明“三变”改革可以使集体经济增收,对农民增收也有显著效果。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国内研究动态
        (一) 集体经济界定
        (二) 集体经济的国民经济地位
        (三) 集体经济面临的困境
    二、理论基础
        (一) 产权理论
        (二) 路径依赖理论
第三章 “三变”改革制度演化:集体经济变革历程与多样化发展
    一、集体经济变革历程
        (一) 农业合作化时期
        (二) 人民公社时期
        (三) 农村改革时期的新型合作化
        (四)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时期
    二、集体经济中国式多样化融合
第四章 集体经济“三变”改革逻辑分析
    一、“三变”改革内容
        (一) 资源变资产
        (二) 资金变股金
        (三) 农民变股东
    二、“三变”改革实施路径
        (一) 摸清集体经济资产状况
        (二) 界定集体经济成员组成
        (三) 明晰集体经济要素产权
        (四) 确定主体利益分配方式
        (五) 识别风险加强监督管理
    三、“三变”改革逻辑
第五章 集体经济“三变”改革实施效果评价:案例分析
    一、实施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 “三变”改革与集体经济增收
        (二) “三变”改革与农民增收
    二、实施效果情况:来自旌德县和郎溪县的案例
        (一) 来自旌德县的案例
        (二) 来自郎溪县的案例
    三、主要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展望
    一、结论
        (一) 集体经济制度变迁决定“三变”改革有出现的条件
        (二) “三变”改革内在逻辑
        (三) “三变”改革的实施效果
    二、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京;王佳宁;;“三变”改革的现实背景、核心要义与推广价值[J];改革;2017年08期

2 韩保江;;“三变”是农村经济体制又一次“革命”[J];改革;2017年08期

3 孔令刚;蒋晓岚;;农村“三变”改革目标、问题与难点突破[J];地方财政研究;2017年07期

4 桑瑜;;六盘水“三变”改革的经济学逻辑[J];改革;2017年07期

5 董世峰;;清产核资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农村财务会计;2017年05期

6 张亿钧;朱建文;秦元芳;文忠桥;;基于农村“三变”改革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以旌德县三溪镇路西村为例[J];职教论坛;2017年09期

7 罗凌;崔云霞;;再造与重构: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2016年12期

8 孔祥智;穆娜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以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6年06期

9 黄延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7期

10 朱静;;六盘水:“三变”新动力[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蕾;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薛继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应静;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中国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德顺;六盘水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及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0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60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5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