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枣庄市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7:58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适应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和形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更高层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途径,也能在二三产业的带动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进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理念,这也成为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方向。枣庄市市中区作为枣庄市委、市政府原驻地,也是枣庄中心城区的东部核心区、全市商业中心区、城市转型示范区,二三产业优势突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中具有独特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市中区立足城郊型农业发展特点定位,城镇化优势明显,具备发展壮大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良好基础和条件。近年来,市中区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片和示范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在推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和培育农村新动能、新业态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2017年开始实施整县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市中区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以国内农村产业融合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和市中区的区域实际情况,以解决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新型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培育力度、带动能力不强、土地技术等要素渗透力不强等为问题导向,探讨带有地方特色的实用可操作的农村产业融合路径模式,以便为其他相似地区提供借鉴。本文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针对枣庄市市中区城郊型实际的区位、产业情况,采用了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具有可借鉴性。本文在系统研究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及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农业综合服务、脱贫攻坚等相结合的新方案,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7
【部分图文】:

市中区,人居,农民,农民增收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发展,有效提升了市中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也美化了城乡生态环境,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初步形成了“以绿水青山为主的林果产业,以食用菌种植为主的菌菜产业,以生态休闲采摘为主的生态观光产业”三大特色产业,探索出具有市中特色的城郊型农村农业发展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均处在全市前列,实现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显著成效。3.4.1 通过二三产业带动,促进了农民增收2016 年,市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3559 元,同比增长 8.1%,高出全市 541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二、三产业贡献率达到 80%以上。2017 年,市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4785 元。

主次图,市中区,主次


4.1.1 二三产业发达,带动能力强市中区二三产业的带动能力强,通过二三产业带动与一产之间的融合优势中区城镇化率较高,二、三产业发达,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优势明显。市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在枣庄市占优势,泰和水处理、杰诺生物酶、康力医疗等一特新”企业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小行业大龙头。市中区拥有整个枣庄市 30资源,枣庄市商贸中心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市育各类农业企业 150 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近 600 家。三是工商资展高端设施农业的积极性较高。近年来,市中区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进入农业。特别是在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了不少全市的典型。如全力钢集团投资建设冠宇食用菌基地,东方建筑公司投达蔬菜育苗基地,金星爆破集团投资建设九顶莲花山生态园等,都是通过吸引借助二三产业优势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国;;统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新重庆;2015年09期

2 吴青青;;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年06期

3 王恭;;让民俗文化扮靓宝鸡旅游——宝鸡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综述[J];宝鸡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4 杨泽敏;;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6年05期

5 ;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促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青海农牧业;2017年02期

6 敖久丽;刘永生;;承德旅游业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9年12期

7 刘永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06期

8 张凤华;;关于推进彰武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34期

9 王丽纳;李玉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分析[J];改革;2019年12期

10 崔鲜花;朴英爱;;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动力及其对中国的镜鉴[J];当代经济研究;201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曾倩琳;信息化与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2 梁伟军;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冯晓棠;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投入产出分析视角[D];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

4 沈莹;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钟晟;基于文化意象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李燕燕;我国体育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8 刘祥恒;旅游产业融合机制与融合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祎;基于模糊物元分析法的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贤杰;山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3 姜卓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4 罗江;雅安市名山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5 隋振峰;枣庄市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6 韩静;天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8年

7 司小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8 赵桂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9 贾俊美;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10 邹颖;新津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0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60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c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