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障碍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2:55
   城镇化不断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据统计,2017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已达1.71亿人,农村土地闲置、抛荒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土地利用效率极为低下,引发了当下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同时,新生代的农民工离开学校后就外出打工,很少具备农业生产经验,缺乏农业生产技能,且很多已经融入了城市生活,市民化意愿很强。这又使农业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再者,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一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我国的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极为突出,这是我国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首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就产生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即重点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严重丧失劳动力的农地如何实现有效流转?承包地退出如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新形势下,分散的、小规模的土地已经无法适应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新要求,土地流转可谓势在必行。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阐释了土地流转可以解决农地细碎化的问题,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并分析了农地流出有助于减少农民市民化的机会成本,为农民融入城市生活提供重要的资本支持。并针对新经营主体租赁经营激励不足,提出可以深入户籍制度改革,将固化的农村集体资格动态化,在尊重农民意愿、提供合理补偿的情况下,引导农户有序退出土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绪论。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创新与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的现有研究综述。(2)农村土地流转的一般理论。首先运用人口流动理论,分析了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动因。其次运用产权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阐述了降低交易费用是制度变迁的方向,且产权越完整,农业的生产效率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文分析到通过引导农民有序退出土地,发挥对新经营主体的制度激励作用的理论原因。最后利用地租理论,说明了“同地同权不同价”的原因,有助于后文解释土地流转价格方面的问题。(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展与问题。学术研究的目的是立足于现实从而给出指导现实的方法对策。本文的这部分对我国农地流转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描述统计分析。(4)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障碍。文章从供给、需求两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流转的制约因素进行梳理。(5)我国农村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实践分析。在前一部分的流转制约因素梳理后,明确农业生产实际和新的发展要求迫切需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是由于土地制度的限制,农地在集体成员资格以外是严格限制转让的,由此导致了产权缺失需求不足的新难题。此外,农民自身也面临着退地需求和社会保障缺失难以离开土地的困境。因此这部分内容即结合我国率先实行的土地流转改革(退出)试点,希望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积累经验。(6)政策建议。土地的退出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创新。同时,为了确保在供给得到保证后有足够的新型经营主体承租土地,真正实现土地供给、需求两个方面的有效对接,本部分就如何加速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也给出了粗浅的建议。
【学位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1.1
【部分图文】:

面积,流转市场,家庭承包经营,市场规模


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展与存在的流转市场不规范的问题,但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农地流转还是朝着市场规模化的方向发展。2007 年农村土地的流转面积为 0.64 亿亩,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总为 5.2%,2008 年单农地流转面积上升约 70%,达到 1.09 亿亩,而其流转比上升至 8.9%,且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该比值在 2016 年的时候,达到约 35%。

占比,方式


图 3-2 各种农地流转方式占比变化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3.2.3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明显诚然,农地流转越来越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避免的,市场为会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可以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各区的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流转效率方面存在有很大的差别。总体来说,发济地区的农地流转规模和农地流转率要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比如,发达区江苏、广东、上海等地的农地流转率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如贵州、甘肃等地其实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便都是发达地区,流转率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同处于华北地区,2014 年北京市的农地流转率达 46%,而天津只有 17%,河仅为 11%左右。

家庭承包,中国产业,信息网,资料来源


图 3-2 各种农地流转方式占比变化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3.2.3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明显诚然,农地流转越来越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避免的,市场化行为会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可以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相应各区的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流转效率方面存在有很大的差别。总体来说,发达经济地区的农地流转规模和农地流转率要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比如,发达区域如江苏、广东、上海等地的农地流转率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如贵州、甘肃等地。但其实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便都是发达地区,流转率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同处于华北地区,2014 年北京市的农地流转率达 46%,而天津只有 17%,河北省仅为 11%左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波;赵金龙;;中国农地流转的总体特征分析[J];世界农业;2015年12期

2 冒佩华;徐骥;;农地制度、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收入增长[J];管理世界;2015年05期

3 罗必良;胡新艳;;中国农业经营制度:挑战、转型与创新——长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必良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5年05期

4 卢泽羽;陈晓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5 夏柱智;;虚拟确权:农地流转制度创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张四梅;;人口结构变动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J];经济地理;2014年08期

7 聂建亮;钟涨宝;;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4年04期

8 张伟丽;扈映;米红;;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影响因素——一个文献综述[J];东岳论丛;2013年01期

9 陈锡文;;工业化、城镇化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更大贡献[J];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10 许恒周;郭忠兴;;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农民阶层分化与产权偏好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恺;非农就业能力、城市融入与农地流转[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孙小峰;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源整合效应的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郭恒;农地确权:农民的产权认知与行为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2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62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d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