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
2.2 数据来源
3 研究方法
3.1 熵权法
3.2 可拓学理论
4 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过程
4.1 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确定评价等级
5 结果分析
5.1 2006—2015年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 结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绍祥;一部系统研究土地利用配置的力作——评刘彦随著《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2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3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4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5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6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7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8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9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10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宋丹;长春市低碳土地利用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矫德阳;中俄边境贸易驱动下的区域土地利用演变及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荣月静;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京市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功能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王亭停;海淀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屈永慧;不同土地资源要素多样性格局的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9 陆勇衡;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健龙;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862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6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