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及影响因素
【部分图文】:
充裕的水土资源禀赋是虚拟耕地资源输出的基本条件。对于空间上不可移动的耕地资源而言,其跨区域配置必须通过农产品贸易实现。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耕地资源或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地区)更倾向于缩减其耕地密集型及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种植面积,通过进口满足需求;而对水土资源充裕国家而言,出口水土资源效率高的农产品可以使其在贸易中获利[28]。由图1可以看出,人均耕地资源和人均可更新淡水资源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通常是耕地净输出国,如2016年耕地净输出量位居前5位的巴西、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同样,绝大部分耕地净输入国(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本文选取农用地面积(Land)和人均可更新淡水资源量(Water)作为表征贸易国农业资源禀赋指标。(3)地理距离
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虚拟耕地流动主体由谷物转变为油料(图2)。流动量由1986年的1.28亿hm2增加为2016年的3.50亿hm2,增加了1.7倍。其中,谷物贸易隐含的耕地资源量所占比重由49.1%减少为32.6%,油料占比由26.5%增加为42.6%,其他各类别所占比重变化较小。研究期内,果蔬类和畜禽类年均所占比重分别为7.4%和7.0%,嗜好类及纤维年均所占比重分别为4.6%和3.7%,薯类和糖料年均所占比重分别为1.8%和0.7%。从增长幅度来看,油料增幅最大,31年间由3380万hm2增至1.47亿hm2,增加了3.4倍,其次为果蔬类、畜禽类和嗜好类,分别由850万、812万、560万hm2增加到2724万、2404万、1616万hm2,分别增长了2.2、2.0和1.9倍。谷物和薯类增幅较小,分别增长0.8、0.5倍。3.1.2 虚拟耕地流向变化
不同收入分组国家的虚拟耕地流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收入国家所占比重增幅较大,高收入国家的主体地位逐步下降(图4)。1986年,高收入国家在农产品贸易隐含的耕地输入和输出中均占据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64.6%、48.5%,而2016年这一比重则下降为41.2%、38.9%。中-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在虚拟耕地输出及输入所占的比重则呈逐渐增加趋势,1986—2016年,这两组国家在虚拟耕地输出中所占比重分别由15.1%、15.2%增加为41.0%、17.0%,在虚拟耕地输入中所占比重也由18.0%、14.6%增加为33.0%、22.3%。这一转变主要由巴西、阿根廷等国农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和中国虚拟耕地输入量的大幅增长所推动。值得关注的是,低收入国家在虚拟耕地流动中的参与度呈下降趋势,其占总输出和总输入的比重分别由1986年的5.9%、15.2%下降为1.9%、2.9%,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低收入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农业技术改进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过程难以摆脱自然资源的约束,因此31年来其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贸易量变化不大。图4 1986—2016年各收入分组国家之间耕地贸易流动变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宇婵;张丽琴;;鄂豫地区耕地资源变化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19年02期
2 曹冲;陈俭;夏咏;;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尾效”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年02期
3 刘爱民;薛莉;成升魁;强文丽;杨晓;贾盼娜;;我国大宗农产品贸易格局及对外依存度研究——基于虚拟耕地资源的分析和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6期
4 卢树昌,赵淑杰;天津市人口与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分析与建议[J];天津农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黄敬林;;发展高效生态耕作方式是优化耕地资源的根本出路[J];探索者学刊;1998年03期
6 梁辉;严诗琦;李海云;;我国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基于2001—2016年的数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7 徐卫东;许庆福;梁东;孟艳丽;;耕地资源多功能利用及价值提升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8年07期
8 阎立军;;减少环境污染是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举措[J];现代农业;2017年07期
9 王克强;高琰;张玮;曹玲燕;刘红梅;;耕地资源资产负债核算体系构建分析——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10期
10 王晓瑜;胡守庚;童陆亿;;团风县耕地资源价值及其空间分布[J];资源科学;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珊;县域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黄成毅;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士功;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胡蓉;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成丽;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7 何蓓蓓;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唐建;耕地价值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马文博;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文森;重庆市耕地资源安全与预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艳利;城市居民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姚干;南昌市耕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3 李雅蓉;城镇化进程下江西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4 顾博;建三江垦区耕地资源价值测算与提升策略[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5 黄庆杰;基于JRG群子统计理论的耕地资源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6 汪舒;皖北地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7 赵文;宝泉岭农垦分局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测算及时空特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8 张文晓;中国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区域差异及其适度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9 王卫雯;不同地貌区耕地自然质量与立地条件协同体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10 谭佳琪;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4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7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