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辽宁省玉米产后收储主体收储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17:45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自2016年开始实行,玉米最低收购价格由国家保障转换为由市场形成的新形式。玉米种植户与玉米收储主体成为了玉米供需市场的主体和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玉米收储的相关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玉米收储政策与市场以往的环境尚处在彼此适应的阶段,因此玉米种植户与收储主体之间存在着供需矛盾,即玉米种植户的销售忠诚度与玉米收储主体的收储策略之间的矛盾。如何提高玉米种植户对收储主体收购满意度,形成种植户的销售忠诚度,是玉米收储主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本研究针对这一热点经济现象,从玉米种植户销售忠诚度与玉米收储主体收储现状的角度出发,研究玉米种植户销售忠诚度的影响因素,结合影响因素,提出玉米收储主体制定收储制度改革后适应市场发展的收储策略。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玉米销售、玉米收储、玉米经济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影响种植户销售和收储主体收储的因素进行总结。从实际出发设计问卷并对辽宁省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种植户和玉米产后收储主体开展实地调研,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辽宁省玉米主产区692份玉米种植户和玉米收储主体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玉米种植户销售忠诚度和收储主体的收储满意度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提高辽宁省玉米收储主体的收储竞争力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户销售意愿、收储企业的服务环节、服务质量及种植户对收储主体总体的满意度均对玉米种植户的销售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玉米产后收储主体收购玉米的杂质含量、收购价格、玉米补贴政策、玉米销售政策、收储主体的销售状况、对玉米行业的满意度、玉米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玉米行业的国家政策等8项是收储主体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建议辽宁省玉米收储主体:提升收购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拓展玉米销售市场、提升玉米产后收储主体管理与业务能力四个方面来改进收储策略。该研究成果对辽宁省玉米收储主体的长久稳健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学位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6.11
【部分图文】:

年产量,玉米,收储


辽宁省玉米产后收储主体收储策略研究学阶段,占比仅为 10.1%。因此更进一步说明,参与调植业居多。受教育程度。收集的数据也表明,农民的学历处于较低水有 153 户,占 44.2%,其次为小学有 116 户,为 33.5%,,仅有 2 户。因此认为农户学历以中小学为主,且与农户展历史有关。年产量。以 1.5-2.5 万斤居多有 139 户,占 40.2%,其次 22.5%,3.5-4.5 万斤的占比仅为 2.6%,有 9 户。此情况积小、实际人均耕地情况少的现象,所以玉米年产量较低。

年收入,玉米,年产量


小、实际人均耕地情况少的现象,所以玉米年产量较低图 3-1 玉米年产量Fig. 3-1Annual maize yield收入。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玉米年收入 5 千-1 万元居元与 1.5-2 万元相差不大,分别为 71 户和 77 户,占比的收入水平较少在 10%以下,其中 2.5-3 万元仅为 4.6%省参与调查的农户,在玉米种植方面的年收入较低。如

播种面积,玉米,现状调查分析,收储


图 3-3 玉米播种面积Fig. 3-3 Corn sown area知,参与调查的玉米种植户中以男性居多,年龄程度偏低,农户家庭人口数多为 6 人以上,其、年产量均偏低,因此玉米年收入占总收入也主体收储现状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新玉米上市 价格创新低[J];新农业;2016年20期

2 张帅;;2013年5月辽宁省玉米市场监测分析报告[J];新农业;2013年12期

3 杨海龙;付俊;张丽丽;;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通讯;2012年11期

4 田彤;;基于省域尺度的辽宁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种子世界;2011年07期

5 王守才;;辽宁省玉米改良的效果[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6 金学红;;干旱对辽宁省玉米的产量影响及风险区划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1期

7 郝云良;;辽宁省玉米空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硅谷;2011年03期

8 李明;刘志新;;辽宁省玉米增产潜力与途径分析[J];杂粮作物;2010年02期

9 曹敏建;于海秋;杨玉辉;王晓光;闫洪奎;;辽宁省玉米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玉米科学;2009年05期

10 石清琢;王金君;王建迎;吴玉群;王萍;杨雪莲;;“十五”期间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J];杂粮作物;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媛;辽宁省玉米产后收储主体收储策略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2 严俊;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辽宁省玉米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3 关丽丽;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4 朱玉翠;辽宁省玉米生产潜力与钾肥利用率变异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5 毛宏震;辽宁省玉米生产成本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6 于金秀;辽宁省玉米现货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7 齐冲;气候变化对辽宁省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8 席晓玲;辽宁省玉米生产布局变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靳春香;近50年辽宁省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与需水量变化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5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75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