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要素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监管系统构建与应用
【部分图文】: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位置服务、图像获取等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其为载体进行信息采集,已成为提高信息采集效率的重要手段[6]。Qian等利用智能手机开发了一种单树识别的双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果园的精确管理[7]; 尚明华等利用智能手机开发的小麦生产风险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小麦的生产信息、农田空间信息以及农业灾害信息的采集[8]; 王虎等基于移动端设计研究了一套作物品种田间测试数据快速录入的采集方案,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高效录入[9]。文章在构建多要素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监管方案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手机平台开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监管APP,以期提高监管效率、增强监管透明度。1 多要素融合的精准监管方案构想
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精准监管涉及的多种要素,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APP设计的整体框架,该APP的运行流程设计如图3所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APP启动后进入登录界面,会先提示系统获取定位权限,然后由监管人员输入用户名密码,进行信息的匹配,匹配成功后系统会将用户信息显示到人员信息中; 登陆成功后系统进入监管记录,通过点击“进入监管”开始证据采集,对于不同的任务类型均需要采集文本证据、音频证据、图像证据和位置证据,以此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证据链。证据链采集完成后,将数据保存到本地临时数据库,点击“上传数据”将证据链上传到监管平台进行处理,验证证据链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若证据链真实有效,监管平台依据证据链判定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最后将结果反馈到APP的“工作轨迹”中,则本次监管任务结束; 若证据链中一环出现问题,或与服务器中预存的信息不匹配,则该次监管任务不能通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可;颜其勇;汤文志;黄君一;陈朝轩;;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年01期
2 赵秀元;;关于县级农业(牧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J];种子科技;2015年12期
3 俞华芬;许思嘉;;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新模式[J];农业与技术;2015年10期
4 陈业兵;董建军;谷晓红;张伟;张树秋;;加强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年03期
5 许玉兰;;农作物种子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探析[J];种子科技;2019年04期
6 李海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途径与措施[J];农技服务;2017年24期
7 任红;;“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初探[J];农业工程技术;2020年11期
8 季新梅;;完善乡镇农产品监管机制 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J];吉林农业;2018年23期
9 彭泽武;;互联网视角下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模式探究[J];文存阅刊;2018年08期
10 宫钰;郭智芳;章文光;;电商扶贫农产品促进型监管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梅星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惠州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
2 任玉娟;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邹牧骏;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赵慧;山西省消费者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影响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马娟芳;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供销合作社服务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亚婷;农民合作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行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侯立群;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措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吴泽民;工程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分析及政府监管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李唯;宁波市鄞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10 钟丽平;南昌市蔬菜消费者质量安全溯源行为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5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7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