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我国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的代际分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06:27
   [目的]文章提出农地资源代际补偿技术手段,探索适合国情的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模式,解决基金代际分配的定量分析问题,提升我国农地征收补偿公平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方法]从外部性理论视角对农地功能价值属性重新归类,经济与生态属性价格叠加构成农地直接产品价格,通过农地直接产品价格形成农地产权价格。纳入代际公平因素,建立替代现行土地征收价格制度的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基金资金主要由农地产权价格形成,全面体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产权利益。借助Diamond模型,构建农地产权价格代际分配公式,模拟农地征收后产权价格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分配的决策行为。运用脱钩理论作为产权价格分配公式中代内消费倾向θ变量选取的理论依据,采用Tapio弹性系数法对θ值进行模拟,预测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土地产权价格分配,以四川省乐至县为例进行具体实证计算。[结果]乐至县单位农地面积的产权价格是1 583.35万元/hm~2,预测出当代人30年以内分得的土地价格是791.67万元/hm~2,后代人支配剩余土地价格791.67万元/hm~2。[结论]经济与生态属性价格叠加的农地直接产品价格是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主要资金来源,基金可有效解决农地征收产权价格问题,体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共同产权利益; Diamond模型可模拟农地征收产权价格在当代与后代人之间的分配决策行为,经预测:伴随农民收入增加,代内消费倾向θ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代际支付意愿增加,当代人与后代人趋向对农地产权价格的均分。
【部分图文】:

基金,属性,产品价值,社会


资金是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运行的物质基础。目前学界根据农地资源价值属性,将农地价值构成分为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3部分,各属性价值关系平行,进行叠加获得农地产权价值。基于产权理论,为了实现资产产权的转让,需要完整界定资产产权,对各种价值特性具备充分的认识[11]。根据外部性理论,农地经济属性价值依托农地直接为人类提供农业产品,产生农业产品价值。生态属性价值由农地向人类提供生态服务产品,产品虽然无形,但是经由农地直接向人类自然供给,是农地直接产生的产品价值。因此,农地的经济和生态属性价值均由农地直接供给,通过外部性效益产生其他属性价值,故把经济与生态属性价值称为直接产品价值。农地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农地基本功能衍生的功能属性,其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功能均源自农地固有的经济生态特性[11]。我国农地社会功能的发挥以经济与生态功能为基础,社会属性价格需要通过直接产品货币化衡量后间接体现,不由农地自然利用产生,是农地的经济与生态功能产生的正外部性产品价值,故农地的社会属性价值称间接产品价值。该文摒弃经济、生态、社会属性价格加总的农地产权价格核算方法,通过农地的经济与生态属性价值叠加形成的直接产品价值构成农地产权价格,由农地产权价格形成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实现基金的绝对数量和稳定结构,构建出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合理的资金路径。图1解释了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资金形成机制。2.3 基金的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德昌;;发展权视域下农地产权保障的价值意蕴和路径选择[J];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33期

2 李燕;;新中国七十年来农地产权结构变迁及展望[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11期

3 丁德昌;;农地产权的制度困境及法治保障[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赵金龙;王丽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产权政策演变及未来展望[J];经济纵横;2018年05期

5 楚德江;;农地产权困境与农村治理转型[J];团结;2016年05期

6 仇童伟;;场域理论对制度变迁的再解释——兼论农地产权认知“制度—心理”框架的构建[J];新疆农垦经济;2016年12期

7 赵金龙;刘亭;白玉静;;我国农地产权体系演变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10期

8 罗永明;罗荷花;;法阈约束视角下农地产权抵押融资的路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7年08期

9 仇童伟;;农地产权研修札记[J];新疆农垦经济;2017年09期

10 李宁;陈利根;;农地产权结构细分与市场发展的关系研究——以“两田制”为例的理论阐释[J];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宝连;农地产权流转平台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刁怀宏;双层经营体制的农地产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苑莉;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郭新力;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闵桂林;农村土地产权回归农民的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7 贾雪池;转轨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马贤磊;现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产绩效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汪振江;甘肃农地征用引发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卞琦娟;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迪;农户认知视角下农地确权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赖映圻;村庄农地产权稳定性制度安排差异:理论解释及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张丹;陕西省农户农地产权抵押贷款意愿、满意度与模式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刘金;基于农户分化角度的农地产权抵押贷款需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冯胜;农户农地产权认知、农地经营行为与农业面源污染[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6 李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7 李嘉琦;基于信贷员视角的农地产权抵押贷款模式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8 赵亮;云南农地产权改革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9 龙轩琦;马克思主义农地产权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10 马婷婷;农民农地产权认知: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4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84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