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5:14
   消除贫困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学者对贫困的认识从收入层面的绝对贫困到多维度的相对贫困,然后发展到可行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等。关于贫困的成因,学者普遍认为是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阿玛蒂亚·森提出可行能力理论,指出要增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使其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20世纪90年代,雅兰和瑞福林提出空间贫困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对贫困地区进行扶持,缓解贫困。在2000年,英国海外发展部提出可持续生计框架(SLA),包括脆弱性环境、生计资本、组织机构与程序规则、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五个部分,其政策设计的思路是利用资本、权利和可能的策略去追求某种生计出路。国外扶贫主要有三种模式:“发展极”模式、“满足基本需求”模式和“社会保障方案”模式。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社会保障方案”模式,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发展极”模式和“满足基本需求”模式。建国以来,我国贫困问题也比较突出。我国扶贫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建国后的小规模救济扶贫;第二阶段(1979—1985年)是体制改革促进减贫;第三阶段(1986—1993年)是区域开发扶贫;第四阶段(1994—2000年)是以贫困县为重点的扶贫;第五阶段(2001—2010年)是以贫困村为重点的综合扶贫;第六阶段(2011—2020年)是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的精准扶贫。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国内学者总结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理论,各地区也开始了精准扶贫的实践,精准扶贫取得巨大成效,也面临现实困境。我国需要构建怎样的精准扶贫模式,才能在2020年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且确保稳固脱贫不返贫,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原因:生态环境脆弱,土地保障性有限:产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生计资本不足;处在省际交界,扶贫政策难以惠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因病致贫突出;人力资本不足,可选的生计策略较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与我国精准扶贫四个环节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实施条件、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五个方面比较以下四种精准扶贫模式:罗霄山脉片区江西省井冈山市的综合精准扶贫模式、乌蒙山片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大别山片区安徽省六安市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燕山-太行山片区河北省阜平县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分析各自的成效与不足,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精准扶贫模式面临以下困境:依赖政府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不足: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待完善,政策执行容易偏离;以物质帮扶为主,扶贫和扶智未有效结合;扶贫开发过程中对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关注不够;贫困动态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机制需要优化;注重当期脱贫,长效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本文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为我国构建反贫困长效机制提出设想,需要建立以下五大机制:生计风险防范机制、生计资本均衡提升机制、考核评估导向机制、生计选择拓展机制、后续生计扶持机制。本文为优化精准扶贫模式提出对策: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促进精准识别:实行分类帮扶,将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区域合作;完善贫困动态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加快制度体系建设。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3.8
【部分图文】:

示意图,可持续生计,党校,中共中央


(UNDP)提出的可持续生计途径等,其中以英国海外发展部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A)应用最为广泛。可持续生计框架包括脆弱性环境、生计资本、组织机构??与程序规则、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五个部分(图2-1),其分析框架的基础是:??生计资本一可获得性一活动;其政策设计的思路是利用资本、权利和可能的策略??去追求某种生计出路%???1?人力资本?_?__????脆弱性?八?f?生计输出??攀冲击贫困户/自然和+策福利改善??*趋势?_庄\?/资本程略*食品安全???季节性s?\?I?S??环境改善???h?个金融资本U丨?脆弱降低??图2-1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示意图??资料来源:刘金新:《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宂》,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6月。??脆弱性环境反映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生计环境,是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基??础。在脆弱性环境中,贫困人口的生计活动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个体风险??等三重风险的冲击。其中,自然风险包括地震、冰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不可??①李娟、李坤梁:“论致贫原因维度下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管理”,《中国市场》,2018年第11期。???刘金新:?<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宂》

空间分布,资料来源,空间分布,空间范畴


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一太行山区、呂梁山IX:、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己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X:、新疆南疆三地州??(图3-1)?。这些连片特困地区大多地理区位偏远、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发展滞后、物流交通不畅,传统经济带动乏力,常规扶贫难以奏效,??己成为精准扶贫时期脱贫攻坚的主战场。??f??‘d?南麓山区??\:£:??图3-1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空间分布??资料来源:陈全功、蔡立:“以‘精准扶贫’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老区建设》,??2016年第6期。??所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指因自然、历史、民族、宗教、政治、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一般经济增长己难以带动其发展,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扶贫开发难度逐渐加大的地理区位相邻、贫困程度相近的连片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地区。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具体内涵,应该紧扣“集中连片”与??“特殊困难”两个子概念。其中,“集中连片”是对区域范围的界定,属于地理??空间范畴

扶贫模式,探析,片区,江西


项目安排精准。以“十大工程”为抓手,特色农业扶贫、电商扶贫、红色??旅游扶贫、就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五大举措协同推进,构建综合精准扶??贫模式(图4-1)??。在产业扶贫方面,一是推进“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基地41.?09万亩,其中主要??有茶叶产业、果蔬产业和特色养殖产业;二是推进“电商+?”,井R邮政村邮站??建设按照“红色服务”路线,围绕赣南苏区振兴规划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挖掘??井冈山“红土地绿生活”等概念,注册“老俵情”等品牌运营,推动农产品销售??上品、上量,实现“电商富民”,建设井冈山村邮站点;三是推进“旅游+”,??变“单一为综合、过客为常客、潜力为实力”,如建立了菖蒲金葡萄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八角楼园区等一批农业观光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洪华;;“六养”视角下潼南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9年10期

2 陈莲凤;;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的地方实践与未来选择——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3 李佳欣;吕德宏;;贫困山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效果及政策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19年03期

4 孙志慧;;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艺术扶贫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13期

5 施云燕;;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度假旅游;2019年03期

6 李俊;;浅析乡村旅游的扶贫创新模式[J];农家参谋;2019年11期

7 薛婷婷;;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下邢台市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19期

8 胡兴东;;《中国扶贫模式研究》导读[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9 汤倩;;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提高脱贫攻坚成效[J];金融经济;2019年08期

10 许圣义;赵祖英;张改层;;“5+”扶贫模式,加出养殖脱贫好门路[J];科学种养;201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志龙;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靳拥军;重庆市农村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吕国范;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扶贫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张曦;连片特困地区参与式扶贫绩效评价[D];湘潭大学;2013年

6 翁标;福建造福工程农户满意度及搬迁意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曹洪民;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李文钢;聚光灯下的宁村扶贫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范永忠;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琳;意愿、资源、能力约束下的精准创业扶贫模式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邵凌云;我国东部地区农村扶贫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3 马莹;光热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4 李晴;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5 侯艳莉;“可溯平台”互联网金融+电商扶贫模式案例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6 乔小梅;陕西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行动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7 余雪丽;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亚林;基于脱贫需求调查的湖南产业扶贫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9 郑超然;隆化县金融精准扶贫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年

10 高云鸽;金融扶贫模式及脱贫效果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5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85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