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不同相对贫困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12-25 14:24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相对贫困标准的研究和确定,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借鉴包括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世界银行等典型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相对贫困标准设置的经验和在实践中的做法,发现:以中位收入一定比例设置相对贫困标准的"收入比例法"为国际所通用;家庭成员等值规模估算和多维贫困综合识别为重要贫困辅助界定依据;贫困程度评估过程中考虑区域差异非常重要。中国在制定相对贫困标准上可结合国情按收入比例法确定国际可比贫困标准,辅以多维贫困识别方式,重视城乡、区域和省份间发展差异,坚持个体瞄准和区域瞄准相结合的综合相对贫困评估方式。同时要警惕城镇工作贫困等次生贫困问题。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相对贫困实践逻辑及典型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贫困标准设定
    (一)欧盟
    (二)美国
    (三)OECD(经合组织)国家
    (四)世界银行
二、典型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相对贫困设置的主要特点
    (一)概念: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及多维贫困
    (二)参照系:收入、支出或多维参照系
    (三)相对贫困线取值:40%、50%还是60%?
    (四)相对贫困的跨期追踪:定值还是变值?
    (五)对贫困程度区域可比的考虑
    (六)不同类型家庭成员的等值规模效应
    (七)主要公布指标
三、发达国家应用相对贫困线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四、讨论和政策启示
    (一)国际经验与中国当前阶段贫困标准设置方式的比较
    (二)国际经验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本文编号:2937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37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