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经济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14:12
  人民公社建立初期,由于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高级形式,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原先家庭劳力加强,生活相对富裕的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引起他们的不满,生产消极,要求实行生产责任制;而贫农、下中农通过"社教"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公社有所认同,但也有一部分贫农、下中农在生产困难面前,尤其是受到富裕农民的影响,对集体化道路摇摆不定。在人民公社调整时期,一些地区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实行了包产到户的生产经营形式,在农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后,又受到批判而被禁止,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文革"期间,由于推行过"左"的路线,忽视了农民独立发展生产的需求,引起部分群众的不满。总体来看,国家在此过程中试图改变农民,而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人民公社的某些制度向有利于社员群众切身利益提升的转向。 

【文章来源】:中国农史. 2020,3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人民公社建立初期农民的思想动向与经济行为
二、人民公社调整时期农民的思想动向与经济行为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经济政策与农民经济行为



本文编号:3046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046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f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