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喀斯特地区“双评价”研究——以生态敏感区宁远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9 12:45
精简"双评价"流程、融合评价机制,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构建具有喀斯特地区特色的指标体系,刻画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特征,对于生态敏感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别从生态、农业与建设三个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整合,从国土的用途功能出发,提供一个全新的评价思路,测算宁远县国土对于不同功能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1)宁远县生态保护重要性总体较高,不同等级、地区空间集聚和分异特征明显,呈南北两侧高、中部和西部偏低的分布格局,需重点加强南北两侧生态空间的保护力度,满足国家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2)农业生产适宜性总体较低,适宜生产区域主要以城区中心分割线为轴带,呈东、西两侧对称分布格局,和生态保护空间存在一定冲突,需合理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保障区域粮食和生态的"双安全";(3)建设开发适宜性总体上较低,中心外围分布格局特征显著,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递减,需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适当调整和转变发展利用方式,协调"三生空间"关系;(4)以中心县城为核心,"三环带放射式"的国土开发与保护空间格局特征明显,建设—农业—生态空间呈"同心圆"圈层结构...
【文章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2020,35(10)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宁远县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
宁远县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
宁远县位于湖南永州市南部,介于25°11′39″~26°08′23″N、111°43′25″~112°15′10″E之间,总面积为250146.21 hm2(图1)。属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森林覆盖率总体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拥有较好的生态本底条件,是南岭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截至2018年底,常住人口72.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2.02万人,城镇化率为44.03%。2018年GDP为163.6亿元,比2017年增长8.9%,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18.1∶31.2∶50.7调整为2018年的17.4∶30.8∶51.8,第三产业的比例最大且提高了1.1%,经济发展速度虽有一定的提升,但总体经济状况较为落后,亟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制定差异化空间政策提升其经济发展动力,因此开展宁远县“双评价”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1.2 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CA-Markov模型的惠州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及模拟预测[J]. 李龙,吴大放,刘艳艳,龚建周,刘毅华,郑金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02)
[2]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分析——以珠三角为例[J]. 吴大放,胡悦,刘艳艳,刘毅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1)
[3]海岸带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以连云港市为例[J]. 崔昊天,贺桂珍,吕永龙,苑晶晶. 生态学报. 2020(08)
[4]基于共轭角力机制的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J]. 黄贤金,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5]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承载力反思:概念、理论与实践[J]. 郝庆,邓玲,封志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6]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在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J]. 牛方曲,封志明,刘慧. 地理学报. 2019(08)
[7]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国土开发强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沈春竹,谭琦川,王丹阳,陈逸,黄贤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6)
[8]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都江堰市为例[J]. 洪步庭,任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6)
[9]重庆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J]. 蒋佳佳,邵景安,谭少军,杜建平. 地理研究. 2019(06)
[10]基于生态导向与自然条件约束的青海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J]. 迪力沙提·亚库甫,严金明,李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03)
本文编号:3426407
【文章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2020,35(10)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宁远县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
宁远县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
宁远县位于湖南永州市南部,介于25°11′39″~26°08′23″N、111°43′25″~112°15′10″E之间,总面积为250146.21 hm2(图1)。属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森林覆盖率总体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拥有较好的生态本底条件,是南岭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截至2018年底,常住人口72.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2.02万人,城镇化率为44.03%。2018年GDP为163.6亿元,比2017年增长8.9%,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18.1∶31.2∶50.7调整为2018年的17.4∶30.8∶51.8,第三产业的比例最大且提高了1.1%,经济发展速度虽有一定的提升,但总体经济状况较为落后,亟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制定差异化空间政策提升其经济发展动力,因此开展宁远县“双评价”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1.2 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CA-Markov模型的惠州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及模拟预测[J]. 李龙,吴大放,刘艳艳,龚建周,刘毅华,郑金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02)
[2]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分析——以珠三角为例[J]. 吴大放,胡悦,刘艳艳,刘毅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1)
[3]海岸带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以连云港市为例[J]. 崔昊天,贺桂珍,吕永龙,苑晶晶. 生态学报. 2020(08)
[4]基于共轭角力机制的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J]. 黄贤金,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5]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承载力反思:概念、理论与实践[J]. 郝庆,邓玲,封志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6]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在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J]. 牛方曲,封志明,刘慧. 地理学报. 2019(08)
[7]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国土开发强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沈春竹,谭琦川,王丹阳,陈逸,黄贤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6)
[8]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都江堰市为例[J]. 洪步庭,任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6)
[9]重庆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J]. 蒋佳佳,邵景安,谭少军,杜建平. 地理研究. 2019(06)
[10]基于生态导向与自然条件约束的青海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J]. 迪力沙提·亚库甫,严金明,李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03)
本文编号:3426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42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