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2 11:07
伴随着全球工业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逐渐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而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中,城镇土地利用已经成为造成温室效应和过量碳排放的主要人为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明确碳排放水平、研究碳排放影响因素已然成为全世界不可避免的义务和责任,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进行碳排放研究,有助于从基础层面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是实现低碳发展方式的战略基础。影响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因素较多,过去研究者大多侧重于研究土地利用所承载的能源消耗、产业发展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对碳排放过程的作用,对于土地利用本身的影响关注较少。本文基于浙江省及所辖11个地级市2003年至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对其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并利用脱钩模型和因素分解模型对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区在不同发展目标导向下的低碳减排情况,以期为将来不同城市的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优化、低碳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参考依据。浙江省及所辖各地级市的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结果表明:(1)2003年浙江省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为8516.08万吨,2015年为20938.62万...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浙江省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图??2.2.2社会经济状况??
更完善、论述更严谨。??2.4研究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结构体系如图2.3所示。首先,在阅读相关文献和社会现状材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其次,收集浙江省城镇土地利用、能源消耗、社会经济、??人口、交通等数据,结合IPCC方法等核算研究区的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情况,??并构建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进行验证。再者,利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和脱钩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然后,设置不同情景模式,??探讨浙江省未来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情况。最后,基于前文成果,探索浙江省未??来低碳城镇土地利用模式构建的政策和建议。??1
各地市在研究时间段内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及变化趋势。??3.2.1浙江省域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由图3.1可知,浙江省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在2003年至2015年期间,总体??呈先逐年上升后回落稳定的趋势,即从2003年的8516.08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23236.5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7.79%,之后回落到2013年的20769.05万吨,??并保持在该水平附近,2015年碳排放总量为20938.62万吨。??30000????25000????1?I?I?I?I?I?I?I?I?1?I?i?i??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份??■?f住用地■交通曱地■工业用地■冥ft域镇弓垃??图3.1历年浙江省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图??从土地利用碳排放各构成部分来看,构成浙江省域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四??类用地碳排放,在2003年至2015年间均呈现逐年增长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其??中,居住用地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312.63万吨增长到了?2015年的1063.8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0.74%;交通用地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675.21万吨增长到了??2015年的2703.52万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陆地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综述[J]. 唐睿,彭开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9)
[2]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与城市用地增长及形态的关系[J]. 舒心,夏楚瑜,李艳,童菊儿,史舟. 生态学报. 2018(17)
[3]2005年中国城市CO2排放数据集[J]. 蔡博峰,刘晓曼,陆军,王金南,刘红光,陈洋,陈占明,丛建辉,崔志鹏,代春艳,董会娟,方恺,冯彤,郭杰,李芬,孟凡鑫,唐伟,王庚哲,谢运生,张建军,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布买日也木·买买提,蔡伟光,曾胜,常盼,陈前利,陈振国,单钰理,丁冠乔,独威,范敏,冯相昭,干晓宇,高壮飞,谷雨,何凌昊,何姚,胡鸣明,黄丽珍,黄桥,贾小平,菊春燕,蓝菁,李爽,李松,李耀光,李照令,刘合林,刘婧文,刘庆燕,刘竹,逯飞,马贤磊,欧金沛,潘栋,沈杨,税月,孙露,谭效时,唐敏,唐祎祺,王柯,王思亓,王香爱,王晓培,吴家杰,吴雪萍,肖连香,邢文婷,徐丽笑,叶瑞克,袁子坤,张飞云,张袆,张明,张琦峰,张曦文,张宇,赵晶,赵胜男,郑思伟,周来友,朱天琦,曹丽斌,冯乐,李栋,李一静,龙瀛,孙瑞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4)
[4]土地城镇化视角下的碳排放及其减排机制[J]. 董锋,余博林. 管理现代化. 2018(02)
[5]浙江城镇化及小城市培育的思考与建议[J]. 辜胜阻,吴永斌,郑超. 浙江社会科学. 2017(12)
[6]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关系演化特征研究[J]. 周璟茹,赵华甫,吴金华. 中国土地科学. 2017(11)
[7]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误区和未来趋向[J]. 赵荣钦,黄贤金,揣小伟. 中国土地科学. 2016(12)
[8]湖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及其效率[J]. 董捷,员开奇.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2)
[9]乌江流域贵州段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J]. 郜红娟,韩会庆,张朝琼,王后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01)
[10]201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03)
博士论文
[1]中国行业碳排放的核算和分解[D]. 陈庆能.浙江大学 2018
[2]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 赖力.南京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浙江省土地生态状况评估及土地生态分区研究[D]. 汤阳.浙江大学 2018
[2]基于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区域碳权分配研究[D]. 陈星.华中农业大学 2017
[3]潜江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碳排放效应研究[D]. 夏热帕提·阿不来提.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减排路径研究[D]. 张白羽.江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90791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浙江省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图??2.2.2社会经济状况??
更完善、论述更严谨。??2.4研究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结构体系如图2.3所示。首先,在阅读相关文献和社会现状材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其次,收集浙江省城镇土地利用、能源消耗、社会经济、??人口、交通等数据,结合IPCC方法等核算研究区的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情况,??并构建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进行验证。再者,利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和脱钩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然后,设置不同情景模式,??探讨浙江省未来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情况。最后,基于前文成果,探索浙江省未??来低碳城镇土地利用模式构建的政策和建议。??1
各地市在研究时间段内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及变化趋势。??3.2.1浙江省域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由图3.1可知,浙江省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在2003年至2015年期间,总体??呈先逐年上升后回落稳定的趋势,即从2003年的8516.08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23236.5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7.79%,之后回落到2013年的20769.05万吨,??并保持在该水平附近,2015年碳排放总量为20938.62万吨。??30000????25000????1?I?I?I?I?I?I?I?I?1?I?i?i??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份??■?f住用地■交通曱地■工业用地■冥ft域镇弓垃??图3.1历年浙江省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图??从土地利用碳排放各构成部分来看,构成浙江省域城镇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四??类用地碳排放,在2003年至2015年间均呈现逐年增长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其??中,居住用地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312.63万吨增长到了?2015年的1063.8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0.74%;交通用地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675.21万吨增长到了??2015年的2703.52万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陆地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综述[J]. 唐睿,彭开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9)
[2]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与城市用地增长及形态的关系[J]. 舒心,夏楚瑜,李艳,童菊儿,史舟. 生态学报. 2018(17)
[3]2005年中国城市CO2排放数据集[J]. 蔡博峰,刘晓曼,陆军,王金南,刘红光,陈洋,陈占明,丛建辉,崔志鹏,代春艳,董会娟,方恺,冯彤,郭杰,李芬,孟凡鑫,唐伟,王庚哲,谢运生,张建军,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布买日也木·买买提,蔡伟光,曾胜,常盼,陈前利,陈振国,单钰理,丁冠乔,独威,范敏,冯相昭,干晓宇,高壮飞,谷雨,何凌昊,何姚,胡鸣明,黄丽珍,黄桥,贾小平,菊春燕,蓝菁,李爽,李松,李耀光,李照令,刘合林,刘婧文,刘庆燕,刘竹,逯飞,马贤磊,欧金沛,潘栋,沈杨,税月,孙露,谭效时,唐敏,唐祎祺,王柯,王思亓,王香爱,王晓培,吴家杰,吴雪萍,肖连香,邢文婷,徐丽笑,叶瑞克,袁子坤,张飞云,张袆,张明,张琦峰,张曦文,张宇,赵晶,赵胜男,郑思伟,周来友,朱天琦,曹丽斌,冯乐,李栋,李一静,龙瀛,孙瑞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4)
[4]土地城镇化视角下的碳排放及其减排机制[J]. 董锋,余博林. 管理现代化. 2018(02)
[5]浙江城镇化及小城市培育的思考与建议[J]. 辜胜阻,吴永斌,郑超. 浙江社会科学. 2017(12)
[6]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关系演化特征研究[J]. 周璟茹,赵华甫,吴金华. 中国土地科学. 2017(11)
[7]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误区和未来趋向[J]. 赵荣钦,黄贤金,揣小伟. 中国土地科学. 2016(12)
[8]湖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及其效率[J]. 董捷,员开奇.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2)
[9]乌江流域贵州段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J]. 郜红娟,韩会庆,张朝琼,王后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01)
[10]201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03)
博士论文
[1]中国行业碳排放的核算和分解[D]. 陈庆能.浙江大学 2018
[2]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 赖力.南京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浙江省土地生态状况评估及土地生态分区研究[D]. 汤阳.浙江大学 2018
[2]基于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区域碳权分配研究[D]. 陈星.华中农业大学 2017
[3]潜江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碳排放效应研究[D]. 夏热帕提·阿不来提.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减排路径研究[D]. 张白羽.江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90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49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