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能力视角下社会企业参与贫困治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8 10:10
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的贫困问题,对于我国目前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的有序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的工作报告也明确地指出,一定要坚定决心打赢脱贫这一场攻坚战,最终让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与全国各地,一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队伍中来,极大地彰显出我国对于扶贫治理工作的重视以及坚定的决心。在解决贫困问题这一过程中,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各级组织各司其职,均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社会企业在这其中,对于各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即兼备可持续与包容性理念的发展优势,挖掘了其由“输血”治理模式转变为“造血”扶贫的内在潜力,是农村贫困治理的实践中,主要的社会力量来源之一。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在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治理的几种模式后,总结出现有社会企业参与扶贫面临的诸如政治自由缺失、经济资源匮乏以及社会机会紧缺的问题等。本文发现尽管以往的社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群获取资源,增加财富,但是却缺乏从贫困人群自身出发的培养意识,即真正做到帮助贫困人群提升其生产生活能力,在整个范围体系内形成长久有效的...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贫困
1.2.2 社会企业
1.2.3 贫困治理
1.3 理论基础
1.3.1 可行能力理论内涵
1.3.2 实质自由的建构性作用
1.3.3 实质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1.3.4 五种工具性自由形式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难点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提升贫困人群可行能力的相关研究
2.1.2 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治理模式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提升贫困人群可行能力的相关研究
2.2.2 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治理模式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评述
第3章 我国现有社会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的模式
3.1 社会救助模式
3.2 促进就业模式
3.3 促进参与模式
3.4 小额贷款模式
第4章 现有社会企业参与贫困治理模式的困境
4.1 政治自由能力难以提升
4.2 运用经济资源的能力难以提升
4.3 社会机会紧缺
4.4 透明性保证缺失
4.5 防护性保障缺乏
第5章 社会企业新型贫困治理模式构建
5.1 新型贫困治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5.1.1 提升政治自由能力
5.1.2 提升运用经济资源的能力
5.1.3 增加社会机会
5.1.4 增进透明性保证
5.1.5 增强防护性保障
5.2 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可行能力”模式
第6章 “可行能力”模式的实践探索
6.1 吉林省C村贫困状况
6.2 吉林省C村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有益探索
6.2.1 获得政府支持,与政策及需求有效结合
6.2.2 结合市场需要,采取企业化的经营方式
6.2.3 坚实立足于农业合作社的基本运行模式
6.2.4 强烈的公益导向、公益使命和公益目标
6.3 C村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工作绩效
6.4 实践评述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行能力视野下我国精准扶贫的新思路[J]. 马文峰.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4)
[2]可行能力与精准扶贫:一个分析框架[J]. 谢明,刘爱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3]社会企业助力扶贫攻坚:机制设计与模式创新[J]. 李健,张米安,顾拾金.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7)
[4]基于市场化扶贫法、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扶贫模式研究[J]. 邢文杰,董鹏伟. 生态经济评论. 2017(00)
[5]可行能力方法视阈下的精准扶贫:国际实践及对本土政策的启示[J]. 杨帆,章晓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6]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的理论预设、实现困境与完善路径[J]. 钟晓华. 学习与实践. 2016(08)
[7]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现实价值、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J]. 王萌萌. 兵团党校学报. 2016(03)
[8]对新时期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J]. 周帆,周强,向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02)
[9]社会治理结构的进化与社会工作的服务型治理[J]. 王思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10]我国农村贫困特点、成因及反贫困对策探讨[J]. 邵延学. 商业经济. 2014(18)
博士论文
[1]我国农村反贫困模式创新研究[D]. 接家东.吉林大学 2017
[2]贫困治理中的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研究[D]. 许军涛.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贫困治理中的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D]. 向家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 汤剑波.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社会企业视角的陕西省供销集团参与产业扶贫创新模式研究[D]. 黄志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属于穷人的社会企业[D]. 刘豪.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社会企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力量[D]. 李娟娟.山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87522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贫困
1.2.2 社会企业
1.2.3 贫困治理
1.3 理论基础
1.3.1 可行能力理论内涵
1.3.2 实质自由的建构性作用
1.3.3 实质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1.3.4 五种工具性自由形式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难点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提升贫困人群可行能力的相关研究
2.1.2 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治理模式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提升贫困人群可行能力的相关研究
2.2.2 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治理模式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评述
第3章 我国现有社会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的模式
3.1 社会救助模式
3.2 促进就业模式
3.3 促进参与模式
3.4 小额贷款模式
第4章 现有社会企业参与贫困治理模式的困境
4.1 政治自由能力难以提升
4.2 运用经济资源的能力难以提升
4.3 社会机会紧缺
4.4 透明性保证缺失
4.5 防护性保障缺乏
第5章 社会企业新型贫困治理模式构建
5.1 新型贫困治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5.1.1 提升政治自由能力
5.1.2 提升运用经济资源的能力
5.1.3 增加社会机会
5.1.4 增进透明性保证
5.1.5 增强防护性保障
5.2 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可行能力”模式
第6章 “可行能力”模式的实践探索
6.1 吉林省C村贫困状况
6.2 吉林省C村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有益探索
6.2.1 获得政府支持,与政策及需求有效结合
6.2.2 结合市场需要,采取企业化的经营方式
6.2.3 坚实立足于农业合作社的基本运行模式
6.2.4 强烈的公益导向、公益使命和公益目标
6.3 C村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工作绩效
6.4 实践评述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行能力视野下我国精准扶贫的新思路[J]. 马文峰.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4)
[2]可行能力与精准扶贫:一个分析框架[J]. 谢明,刘爱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3]社会企业助力扶贫攻坚:机制设计与模式创新[J]. 李健,张米安,顾拾金.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7)
[4]基于市场化扶贫法、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扶贫模式研究[J]. 邢文杰,董鹏伟. 生态经济评论. 2017(00)
[5]可行能力方法视阈下的精准扶贫:国际实践及对本土政策的启示[J]. 杨帆,章晓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6]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的理论预设、实现困境与完善路径[J]. 钟晓华. 学习与实践. 2016(08)
[7]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现实价值、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J]. 王萌萌. 兵团党校学报. 2016(03)
[8]对新时期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J]. 周帆,周强,向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02)
[9]社会治理结构的进化与社会工作的服务型治理[J]. 王思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10]我国农村贫困特点、成因及反贫困对策探讨[J]. 邵延学. 商业经济. 2014(18)
博士论文
[1]我国农村反贫困模式创新研究[D]. 接家东.吉林大学 2017
[2]贫困治理中的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研究[D]. 许军涛.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贫困治理中的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D]. 向家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 汤剑波.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社会企业视角的陕西省供销集团参与产业扶贫创新模式研究[D]. 黄志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属于穷人的社会企业[D]. 刘豪.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社会企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力量[D]. 李娟娟.山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87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68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