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地区西老将营村地契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16:18
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地区的的农业快速地发展,土地的流转也随之加快,伴随着土地频繁的转移,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增多,这样就会动摇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地契有利于稳定社会,减少民间纠纷,本文以西老将营村地契为例,分析了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地区的地契种类、内容、订立原则等,以期了解当时地契制度的特点及流变。文章在第一部分对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地区西老将营村的地契产生的社会背景、人文背景以及民族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地契史料,以便深入理解当时清政府对于蒙古的民族政策、移民历程以及社会变迁,并在此背景下寻找契约隐含的社会价值。文章在第二部分列举了大量的地契来深入分析了土默特地区西老将营村的地契的种类、内容,讲解了契约关系、订立的原则以及形式,阐述了当时地契制度还存在的一些缺陷,及后来逐步发展完善,使得所有权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契约也更加公正合法。文章在第二部分还介绍了契文所包含的内容;将契约形式按照官方参与程度、契约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逐一阐明了这些契约的特点及用途。文章第三部分通对西老将营村的永佃权进行深入剖析,分析了永佃权出现的原因,并阐述了当时的垦荒活动,以此证实佃农权利与义务重要性。依据前文所讲...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地区西老将营村的地契概况
1.1 关于西老将营村地契的史料
1.2 地契产生的时代背景
1.2.1 垦荒令的颁布
1.2.2 “走西口”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
1.3 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土地关系变化
2.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土地契约方式与契文内容
2.1 契约方式
2.1.1 白契
2.1.2 红契
2.1.3 租佃契约
2.1.4 典当契约
2.1.5 退佃契约
2.1.6 借贷契约
2.1.7 转租形式
2.1.8 租单形式
2.1.9 单契和双契
2.2 契文程式
2.2.1 契文首部
2.2.2 正文
2.2.3 契约尾部
3.清朝中晚期土默特西老将营村地契的特点
3.1 西老将营村的永佃权
3.1.1 产生的原因
3.1.2 佃农权利与义务
3.1.3 垦荒活动与永佃权
3.2 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地区的地契制度特点
3.2.1 地契种类丰富
3.2.2 地契本身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56523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地区西老将营村的地契概况
1.1 关于西老将营村地契的史料
1.2 地契产生的时代背景
1.2.1 垦荒令的颁布
1.2.2 “走西口”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
1.3 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土地关系变化
2.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土地契约方式与契文内容
2.1 契约方式
2.1.1 白契
2.1.2 红契
2.1.3 租佃契约
2.1.4 典当契约
2.1.5 退佃契约
2.1.6 借贷契约
2.1.7 转租形式
2.1.8 租单形式
2.1.9 单契和双契
2.2 契文程式
2.2.1 契文首部
2.2.2 正文
2.2.3 契约尾部
3.清朝中晚期土默特西老将营村地契的特点
3.1 西老将营村的永佃权
3.1.1 产生的原因
3.1.2 佃农权利与义务
3.1.3 垦荒活动与永佃权
3.2 清朝中晚期土默特地区的地契制度特点
3.2.1 地契种类丰富
3.2.2 地契本身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56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75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