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及其对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基于搜寻与匹配理论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及其对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基于搜寻与匹配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采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对农民工职业流动经历的跟踪数据,将每次就业决策时进行的职业搜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保留工资设定、搜寻渠道选择、搜寻努力程度投入、就业决策,探寻职业搜寻过程对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发现,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随流动次数而变化,首次非农就业决策多产生于进城之前,之后主动职业搜寻增多;搜寻渠道以社会网络为主,社会网络效果越来越具体和直接;搜寻努力程度不够,更多将精力用于社会网络维护而非职业搜寻投入;农民工职业搜寻对职业向上流动影响程度与城市居民显著不同;在通过职业流动和提高保留工资实现职业地位上升方面农民工群体更显著;在搜寻努力程度方面城市寻职者更显著;在搜寻渠道方面社会网络质量影响农民工群体,而社会网络规模影响城市寻职者。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搜寻 职业流动 搜寻渠道 向上流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转型期农民工能力发展与城市融合”(编号:7117324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农民工的就业搜寻过程及其对职业匹配质量的影响研究”(编号:20132046)
【分类号】:F32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244万,劳动力供给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如果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市场驱动、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四个阶段,那么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从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的过程(郑秉文,2011)。“效率”在就业上表现为“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桂;;基于经济学视角对社会资本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的分析——以职业流动为例[J];经济问题;2009年12期
2 ;鸟式就业[J];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16期
3 张晓晖;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及其对科学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1991年04期
4 汤无水;;职业流动种种[J];职业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5 蒲淳;科学家职业流动的规律初探[J];科技导报;1992年07期
6 朱志胜;纪韶;;职业流动多元化研究的理论架构与实证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21期
7 王建国,郝平;近代士人职业流动述略[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8 何一鸣;;都市悄然流行“鸟式就业”[J];改革与开放;2002年08期
9 陈成文;从职业流动看失业阻滞与再就业机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10 王春光;中国职业流动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月萍;;职业流动中的性别差异:审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2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张秀梅;吴军;余飞飞;;外来女工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4 唐美玲;;青年白领的职业获得与职业流动:男性与女性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勇娣;职业流动加快 莫忘理性择业[N];解放日报;2006年
2 记者 戴律国 见习记者 施晨曲;上海首次发布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3 于艳新;职业流动“两高一低”[N];光明日报;2003年
4 中国农村研究网;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N];抚顺日报;2007年
5 记者 励漪;上海人平均四年换一次工作[N];人民日报;2006年
6 郁忠华;上海人平均4年换一次工作[N];工人日报;2006年
7 马中南;沪职业流动加快不容忽视[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中山大学教授 周大鸣;迁移与立足:新移民的城市认同[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郝小奇;别怪年轻人选择“稳定”[N];新农村商报;2012年
10 何一鸣;“鸟式就业”享受流动自由[N];工人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晓兰;职业流动视角下的收入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娟;当前中国职业流动机制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虹;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状况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3 陈世海;两种不同经济类型村庄农民职业流动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孙琼如;外来农村妇女职业流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晓波;职业流动中社会资本的效用和局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金枚;社会网络、人力资本与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赵学玲;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帅;青岛沿海小城镇居民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白利娜;我国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收入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孙琪娜;教育与职业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及其对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基于搜寻与匹配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42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