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19:16

  本文关键词: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武穴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素有“鄂东门户、三省七县通衢”之称,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和发展极。伴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和集约节约用地、新一轮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等良好机遇,武穴市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供需问题,如何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以促进城市主要职能的发挥、用地效益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是摆在武穴市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务。武穴市中心城区作为武穴市重要经济增长点,本文研究武穴市中心城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问题对提高武穴市土地利用水平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位于湖北长江经济带东部端点的武穴市为着眼点,结合武穴市的城市定位、城市性质及发展前景研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问题,不仅可以针对性地提出武穴市中心城区未来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向,还可以积极向外界推介武穴市在城市建设、打造现代港口城市、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同样处于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其他中小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本文主要运用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主要体现在从结构合理性、集约节约性、生态保护性三个方面构建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主要从以下六章节来叙述:第一章是绪论,介绍论文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案,重点归纳了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进展;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第三章是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概况分析,主要介绍武穴市社会经济概况及优势,分析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现状及特点;第四章是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优化路径,从结构合理性、集约节约性、生态保护性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路径;第六章是结论与讨论,归纳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可能的创新点及提出后续的挖掘空间。研究发现: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度的综合分值为72.83,处于70-80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程度为良,结构布局基本合理,但仍需优化。其中结构合理性、集约节约性、生态保护性优化度分值分别达到74.80、64.24、68.87,存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未充分发挥;土地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偏低,集约节约水平有待提高;生态保护性差,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最后从结构合理性、集约节约性、生态保护性三方面提出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路径:调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积极开展中心城区土地整理、盘活闲置土地;增加城市建设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调整二三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临港经济,做好“依港兴城”;立足“一江一山一湖一港城”的城市格局,打造生态景观格局;集中整治推进绿色发展,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制度。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 湖北长江经济带 土地利用规划 武穴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3-16
  • 一、研究背景13-15
  • 二、研究意义15-16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16-21
  • 一、国外研究16-19
  • 二、国内研究19-21
  • 三、研究述评21
  • 第三节 研究方案设计21-25
  • 一、研究对象21-22
  • 二、研究目标22
  • 三、研究方法22
  • 四、数据来源22-23
  • 五、技术路线23-25
  • 第二章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相关的理论25-29
  • 第一节 基本概念25-26
  • 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25
  • 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评价25
  • 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25-26
  • 第二节 理论基础26-29
  • 一、区位理论26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26-27
  • 三、系统优化定律27-28
  • 四、集约利用理论28-29
  • 第三章 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29-42
  • 第一节 武穴市社会经济概况29-34
  • 一、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29-30
  •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30-31
  • 三、社会经济状况31-32
  • 四、发展优势32-34
  • 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历程与驱动力34-37
  • 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历史演变过程34-35
  • 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分析35-37
  • 第三节 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37-42
  • 一、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现状37-38
  • 二、武穴市中心城区城市用地数量结构现状38-39
  • 三、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39-42
  • 第四章 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评价42-62
  •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42-43
  • 一、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42
  • 二、动态性和稳定性兼顾原则42-43
  • 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43
  • 四、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43
  • 第二节 评价体系构建基本思路43-45
  •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5-59
  •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5-48
  • 二、评价指标现状值的计算48-49
  •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49-53
  • 四、指标理想值的确定53-56
  • 五、评价指标的标准化56-57
  • 六、建立评价模型57-59
  • 第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评价结果分析59-62
  • 一、具体问题分析59-61
  • 二、总体结论61-62
  • 第五章 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路径62-66
  • 第一节 结构合理性方面62-63
  • 一、调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62
  • 二、积极开展中心城区土地整理、盘活闲置土地62-63
  • 第二节 集约节约性方面63-64
  • 一、增加城市建设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63
  • 二、调整二三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63
  • 三、发展临港经济,做好“依港兴城”63-64
  • 第三节 生态保护性方面64-66
  • 一、立足“一江一山一湖一港城”的城市格局,打造生态景观格局64-65
  • 二、集中整治推进绿色发展,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制度65-66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66-68
  • 第一节 论文总结66-67
  •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及后续研究67-68
  • 一、可能的创新67
  • 二、后续挖掘空间67-68
  • 参考文献68-73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说明73-74
  • 致谢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凤春;姜志发;李海波;;梅河口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研究[J];吉林农业;2010年12期

2 莫宏伟;任志远;;陕西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动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3期

3 宋洁;刘学录;;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2年05期

4 刘金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6期

5 顾思佳;李晓东;;石河子市土地利用结构评价[J];宁夏农林科技;2012年05期

6 刘文申;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国土资源;2001年05期

7 严金明;简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模型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02年04期

8 王秀红,何书金,罗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9 李超,张凤荣,宋乃平,孔祥斌,陈焕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10 张勃,张凯,郝建秀;分水后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金明;;土地利用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以南京市为例[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万奇灵;;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设计[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3 吴永红;;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与方法分析[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爱文;;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赵云龙;秦向阳;;河北怀来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6 严金明;;简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模型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黄德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龚建周;刘彦随;夏北成;;经济—生态导向下的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潜力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9 郭玉田;杨德军;黄自力;;襄樊市区土地利用结构及潜力分析[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10 刘海猛;石培基;王录仓;王祖静;;低碳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发言人 省政协委员 迟维意;合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N];友报;2013年

2 张文;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N];西安日报;2008年

3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办公室提供;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秦力勇;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N];绵阳日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戴永吉 记者 陈国章 通讯员 黄尚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相适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6 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科科长 何启民;提高认识 强化服务[N];菏泽日报;2008年

7 张新民 杨仲义;明确“两规划”修编思路[N];天津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宇;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臧立娟;吉林西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颖;经济增长中土地利用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海平;湖南省常德市洞庭湖洪涝灾害区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伟彦;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沙建雄;基于碳氧平衡分析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雷士芬;日照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红蕾;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相关性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瞿颖;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孔静静;多目标下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潘平生;基于线性规划模型南安市土地利用结构量化分析及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8 梁爽;基于碳减排目标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喻国亮;辽宁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周刊;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武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479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