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水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22:08

  本文关键词: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水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水价 价格改革 井灌区 区间


【摘要】:河南省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分布不均匀的一个省份,天然降雨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农作物比较依赖灌溉。然而,河南省除了先天的因素外,水资源浪费严重这个后天因素也影响着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占我国用水63%的农业用水,由于缺乏合理的约束机制,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农业水价改革的实施以经济杠杆的形式树立了农民的节水意识,随着试点区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行的水费计收、制定方式和管理体制对用水户和管理单位没有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农民的节水意识淡薄。因此,灌溉水价的相关问题就亟待研究。作者在写论文之前,曾对河南省的8个水价试点县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县域农业水价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阅读文献对国内外的水价制定政策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知,现在的水价计算虽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基本上都是静态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水价应该是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能在不同的水平年时采用不同的值。而且这些值既能满足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行,又能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节水意识。其次,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制定水价的模式,设置了灌区管理单位的运行成本、农民的承受能力和节水效益三个目标,模式包括三种计算方法。全成本模式反应了灌区管理单位的最低接受价格,边际效益水价反应了水量和效益的动量关系,水足迹理论计算出了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通过单方水效益最高这个理想条件计算出了作物的理论水价,也即农民能够承受的最大值。本文同时考虑不同的种植模式对水价制定的影响,计算了四种常见情景模式的水价。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计算,得出一个合理的水价区间,水价区间保证既能提高农民的灌溉积极性,实施节水灌溉,又能保证协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政府投资兴建的工程能够长期。有效的利用并且达到良性循环,促进水价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中的阶梯水价的制定问题。
【关键词】:农业水价 价格改革 井灌区 区间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213;F7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1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问题的提出10-11
  • 1.1.3 研究的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 河南省水价现状15-17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7-20
  • 1.4.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7-18
  • 1.4.2 技术路线18-20
  • 1.5 本文的创新点20-21
  • 2 农业灌溉水价理论21-39
  • 2.1 水价概念及其多目标特征21-23
  • 2.1.1 水价的概念21-22
  • 2.1.2 水价的多目标特征22-23
  • 2.2 水价的定价理论23-24
  • 2.3 水价定价模式24-37
  • 2.3.1 全成本定价模式24-27
  • 2.3.2 边际效益定价模式27-28
  • 2.3.3 农民承受力定价模式28-32
  • 2.3.4 水足迹理论定价模式32-37
  • 2.4 小结37-39
  • 3 典型区概况39-47
  • 3.1 典型区的自然地理39-43
  • 3.1.1 典型区的地理地貌39-41
  • 3.1.2 水文气象41
  • 3.1.3 水文地质41
  • 3.1.4 水文水资源41-43
  • 3.2 典型区社会经济状况43-44
  • 3.2.1 社会发展现状43
  • 3.2.2 农业发展现状43-44
  • 3.3 农业水价现状44-45
  • 3.4 典型区水价存在问题45-46
  • 3.4.1 水费存在的问题45
  • 3.4.2 水权存在的问题45-46
  • 3.5 小结46-47
  • 4 典型区合理灌溉水价47-61
  • 4.1 选取原则和方法47
  • 4.2 全成本定价模式测算47-51
  • 4.2.1 折旧费的计算48-49
  • 4.2.2 灌区水利工程维修费49
  • 4.2.3 提水动力费的计算49-50
  • 4.2.4 灌区用水协会的年运行费50-51
  • 4.2.5 总成本51
  • 4.2.6 全成本水价51
  • 4.3 边际效益定价模式测算51-52
  • 4.4 水足迹理论定价模式测算52-54
  • 4.4.1 典型区作物需水量的计算52-54
  • 4.4.2 典型区水价的计算54
  • 4.5 农民承受力定价模式测算54-57
  • 4.5.1 经济承受能力分析54-56
  • 4.5.2 心理承受能力分析56-57
  • 4.6 灌区水价定价57-58
  • 4.7 政策建议58-61
  • 5 结论与展望61-63
  • 5.1 结论61
  • 5.2 尚未研究问题61-63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3-65
  • 致谢65-67
  • 参考文献67-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迎希;县域农业经济如何应对“入世”[J];内蒙古宣传;2002年04期

2 黄文炎;当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4年10期

3 耿红军;;县域农业信息供需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04期

4 于新凯;李子彪;张爱国;;河北省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0年06期

5 张俊岭;刘贺芳;;上蔡县域农业经济状况分析[J];河南农业;2011年20期

6 石金楼,夏太寿;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的方法论[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1年03期

7 刘书楷;夏太寿;;谈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的方法[J];生态经济;1991年04期

8 干经天,徐新春,,陈春良,凌幼茹,姚利根;加速发展我国的县域农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年04期

9 干经天,徐新春,陈春良,凌幼茹,姚利根;加速发展我国的县域农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年06期

10 周仲和;大力提高县域农业科技推广的组织化程度[J];农业信息探索;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平;;以创新为动力 促进县域农业发展[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罗春发;;新形势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李玉华;;加入世贸组织对县域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志德;;论老工业基地县域农业现代化路径[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省边疆经济学会课题组;;三江平原县域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思考——以佳木斯市所辖六县(市)为例[A];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C];2004年

6 陈志建;;桂林市城区及所辖县域农业生产率测算[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杨钧轴;齐向前;;城郊型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与实践[A];2004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宝民 林涛 李子彪 张爱国;县域农业需要本地化技术平台支撑[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朱丽;农业专家热议县域农业发展创新之道[N];科技日报;2012年

3 张印平;关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N];鞍山日报 ;2007年

4 陈树德;为加强县域农业科技工作出实招[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朱莉萍;为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N];团结报;2013年

6 ;山东广饶公布首次县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成果[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7 柴安东 秦幸福;山东首次开展县域农业地质调查[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孙楚强(黄梅县委副书记);加快县域农业结构调整[N];湖北日报;2002年

9 黄金生;县域农业思路待转[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巩大洲 通讯员 高兴荣;县域农业结构调整之路[N];陇东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云飞;县域农业产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庆;浅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赵之友;县域农业科学发展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邹志强;县域农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张金萍;基于IANN的县域农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长祥;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邢立良;县域农业支持政策及其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薛菲;基于TOPSIS方法的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经济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4 张玉坤;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5 陈瑞;我国县域农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6 侯吉;县域农业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于晶晶;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水价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年

8 汪明君;我国县域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对策[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年

9 涂陕军;信息化与重庆市忠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史文宪;山东省县域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69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669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