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准格尔旗失地农民安置满意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0:25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准格尔旗失地农民安置满意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满意度 可持续性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是社会格局进步的必然选择。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不断增加,他们徘徊在社会的边缘。虽然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货币补偿、安置措施,但是失去土地使他们的生活、就业等方面发生什么变化,他们对生活现状是否满意,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工作是否满意,对现有的安置措施是否满意,影响满意度的原因有哪些,他们的安置意愿到底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具体分析,本文总结现行补偿制度的缺陷,指出就业服务的不完善,以及对失地农民安置意愿的忽视。本文在对新型城镇化、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安置、满意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分析失地农民的心理感知过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准格尔旗的失地农民作为调查样本,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了解规定制度以外的真实实施情况和失地农民的心声。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内容做了可行度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直观而迅捷地了解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意愿,安置补偿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听取失地农民的诉求及建议,了解他们对征地补偿过程中农民的安置满意度认识和看法,从而指出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印证和完善文献搜集形成的观点。最后,通过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安置的原因,结合准格尔旗的建设现状,制定新城镇化下准格尔旗失地农民安置的总体策略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满意度 可持续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8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引言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6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18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技术路线17-18
  • 1.5 研究方法18
  • 1.6 本文的创新点18-20
  • 2 相关研究基础20-29
  • 2.1 相关概念界定20-21
  • 2.1.1 新型城镇化20
  • 2.1.2 失地农民20
  • 2.1.3 满意度20-21
  • 2.2 相关理论研究21-23
  • 2.2.1 土地产权理论21
  • 2.2.2 地租理论21-22
  • 2.2.3 社会保障理论22
  • 2.2.4 可持续生计理论22-23
  • 2.3 新型城镇化对失地农民的影响23-26
  • 2.3.1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23-24
  • 2.3.2 新型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的相关性分析24-25
  • 2.3.3 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失地农民安置的重要意义25-26
  • 2.3.4 新型城镇化的失地农民安置目标26
  • 2.4 失地农民相关政策26-29
  • 3 准格尔旗失地农民现状描述性分析29-40
  • 3.1 研究数据准备29-32
  • 3.1.1 问卷的形成与数据收集29
  • 3.1.2 问卷的可靠性分析29-31
  • 3.1.3 问卷调查样本描述31-32
  • 3.2 准格尔旗城镇化建设现状及失地农民产生的原因32-33
  • 3.3 准格尔旗失地农民生活、安置现状分析33-35
  • 3.3.1 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生活状况对比分析33-34
  • 3.3.2 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分析34-35
  • 3.4 准格尔旗失地农民安置满意度现状分析35-40
  • 3.4.1 失地农民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分析35-36
  • 3.4.2 失地农民对征地工作过程的满意程度分析36
  • 3.4.3 失地农民对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分析36-37
  • 3.4.4 失地农民对安置方式的满意程度分析37
  • 3.4.5 失地农民的安置意愿分析37-40
  • 4 影响准格尔旗失地农民安置满意度原因分析40-46
  • 4.1 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40-41
  • 4.1.1 安置方式单一,操作缺乏灵活性40
  • 4.1.2 征地补偿范围偏窄,补偿标准偏低40-41
  • 4.1.3 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缺乏市场化机制,农民难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41
  • 4.2 就业安置服务有待完善41-43
  • 4.2.1 就业机会与就业压力并存阻碍就业安置41-42
  • 4.2.2 对失地农民缺乏就业引导与就业扶持42-43
  • 4.2.3 失地农民创业比较困难43
  • 4.3 失地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阻碍自身发展43-44
  • 4.4 短期的畸形消费现象普遍,损害自身的发展力44-46
  • 5 优化失地农民安置的总体策略和具体措施46-55
  • 5.1 完善失地农民的安置机制46-48
  • 5.1.1 完善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46-47
  • 5.1.2 完善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机制47
  • 5.1.3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47-48
  • 5.1.4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规模48
  • 5.2 引导失地农民的观念转变,尽快适应新城镇化建设的新环境48-49
  • 5.2.1 就业观念48
  • 5.2.2 消费观念48-49
  • 5.2.3 理财观念49
  • 5.3 建立多样化的安置模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49-51
  • 5.3.1 因人而异式49-50
  • 5.3.2 周期推进式50-51
  • 5.3.3 分龄自主式51
  • 5.4 重视就业安置,保证长足利益51-53
  • 5.4.1 政府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自身就业竞争力51-52
  • 5.4.2 扶持城乡劳动力自主创业,带动失地农民就业52
  • 5.4.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驻地企业吸纳就业52-53
  • 5.4.4 加大劳动保障监管力度,维护外出务工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53
  • 5.5 建立明确政府责任体系,多方缓解农民失地的后顾之忧53
  • 5.6 加强利益表达机制建设,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53-54
  • 5.7 重视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与就业54
  • 5.8 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54-55
  • 6 结论与展望55-56
  • 6.1 研究结论55
  • 6.2 不足及展望55-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4
  • 作者简介64


本文编号:741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41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7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