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平衡目标下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碳平衡目标下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已有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是仅次于能源燃烧而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出发研究区域碳收支平衡,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土地利用碳排(碳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将碳平衡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分别计算北京市不同地类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设用地,计算方法采用基于一次能源消量的估算方法;碳吸收主要来源于耕地、林地、草地和城市绿地。通过对2009-2014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和土地利用碳吸收的计算后,在碳平衡目标下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最后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北京市土地利用在数量变化方面,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变化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和其他用地呈现增加趋势;在土地利用结构上主要以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草地、园地、水域用地和其他用地占比较少。由于近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的增加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而在土地总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建设用地会挤占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所以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建设用地增加,耕地、林地等生态用地减少的趋势。通过对不同地类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的核算,得出2009-2014年北京市碳总量变化情况:2009-2014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的碳排放量减少了308万吨,减少量大且减少幅度较大,变化较为剧烈;碳吸收量总体呈上升趋势,6年间增加了近12.02万吨,其中林地为区域碳汇量贡献最大;碳排放量远高于碳吸收量,净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构建线性规划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得出基于碳蓄积最大目标和基于碳排放最小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两套方案优化结果基本吻合。至规划期2020年,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林地增加的幅度较大;耕地、园地、草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对于北京市增汇减排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为该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 碳平衡 优化 北京市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概述9-16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2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10-13
- 1.2.1 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研究10-11
- 1.2.2 土地利用的碳吸收研究11-13
- 1.2.3 综述13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6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3.3 数据来源15
- 1.3.4 技术路线15-16
- 2 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16-22
- 2.1 理论分析16-18
- 2.1.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理论16
- 2.1.2 碳源、碳汇概念16-17
- 2.1.3 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碳吸收的关系17-18
- 2.2 计算方法18-22
- 2.2.1 碳源、碳汇的计算方法18-20
- 2.2.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线性规划方法20-22
- 3 北京市碳平衡计算与分析22-35
- 3.1 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22-26
- 3.1.1 北京市简况22-23
- 3.1.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3-26
- 3.2 北京市碳平衡及影响因素26-35
- 3.2.1 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26-30
- 3.2.2 碳吸收及影响因素分析30-33
- 3.2.3 碳平衡状况分析33-35
- 4 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5-40
- 4.1 优化目标的确定35
- 4.2 优化模型的建立35-38
- 4.2.1 模型变量的设置35
- 4.2.2 约束条件35-37
- 4.2.3 目标函数37-38
- 4.3 优化方案38-40
- 5 低碳土地利用优化调控建议40-45
- 5.1 碳增汇目标下土地利用调控建议40-43
- 5.1.1 土地利用碳增汇调控措施40-42
- 5.1.2 配套政策42-43
- 5.2 碳减排目标下土地利用调控建议43-44
- 5.2.1 土地利用碳减排调控措施43
- 5.2.2 碳减排政策43-44
- 5.3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4-45
- 6 结果与讨论45-47
- 6.1 结果45-46
- 6.2 讨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凤春;姜志发;李海波;;梅河口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研究[J];吉林农业;2010年12期
2 莫宏伟;任志远;;陕西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动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3期
3 宋洁;刘学录;;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2年05期
4 刘金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6期
5 顾思佳;李晓东;;石河子市土地利用结构评价[J];宁夏农林科技;2012年05期
6 刘文申;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国土资源;2001年05期
7 严金明;简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模型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02年04期
8 王秀红,何书金,罗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9 李超,张凤荣,宋乃平,孔祥斌,陈焕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10 张勃,张凯,郝建秀;分水后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金明;;土地利用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以南京市为例[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万奇灵;;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设计[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3 吴永红;;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与方法分析[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爱文;;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赵云龙;秦向阳;;河北怀来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6 严金明;;简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模型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黄德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龚建周;刘彦随;夏北成;;经济—生态导向下的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潜力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9 郭玉田;杨德军;黄自力;;襄樊市区土地利用结构及潜力分析[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10 刘海猛;石培基;王录仓;王祖静;;低碳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发言人 省政协委员 迟维意;合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N];友报;2013年
2 张文;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N];西安日报;2008年
3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办公室提供;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秦力勇;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N];绵阳日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戴永吉 记者 陈国章 通讯员 黄尚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相适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6 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科科长 何启民;提高认识 强化服务[N];菏泽日报;2008年
7 张新民 杨仲义;明确“两规划”修编思路[N];天津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宇;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臧立娟;吉林西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颖;经济增长中土地利用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海平;湖南省常德市洞庭湖洪涝灾害区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淼;基于资源价值的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任益穗;舟山群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谢刚;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刘江艳;基于弹性城市理念的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丽亚;碳平衡目标下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罗改改;基于生态视角的广州市白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段新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朱巧娴;基于碳排放测算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时空演变及改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丁泉;临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及其演化趋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熊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建模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8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4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