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1:23
本文关键词:广东河源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河源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有的旅游资源以及风土人情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旅游城市。近年来,河源地区依靠其特有的环境优势以及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地区生态旅游市场,在以休闲度假游项目为主体的旅游市场中,发掘地区农村旅游的项目,借助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不过同时河源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也面临着项目单一、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而在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上,更是面临着各种威胁,如何利用好河源地区的旅游资源并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学说、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经济等理论,分析了的河源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河源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在于集山、泉、湖、河、瀑于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着力创造“客家古城、生态河源、温泉之乡、恐龙故乡”的旅游城市形象。调查资料整理表明,河源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类型主要有观光旅游式、文化教育式、参与体验型和休闲康乐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为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与多点结合。调查分析认为,河源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旅游项目单一、旅游知名度需扩大、旅游者的品味有待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受生命周期影响和旅游者的周期性变化;河源乡村旅游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可持续生态坏境面临威胁、开发投入对生态坏境保护投入的影响、开发的短期利益对长期生态保护的影响。针对性的提出河源乡村旅游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制定保护措施、坚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原则开发、采用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政策、从政策层面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等。
【关键词】:乡村旅游 开发 资源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F3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2.3 文献简评12-13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5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2 乡村旅游的理论分析15-19
- 2.1 相关概念15-17
- 2.1.1 乡村旅游概念与特点15-16
- 2.1.2 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16-17
- 2.2 乡村旅游理论分析17-19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7-18
- 2.2.2 生态学与景观生态理论18-19
- 2.2.3 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19
- 3 河源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19-29
- 3.1 资源特色20-24
- 3.1.1 自然旅游资源20-22
- 3.1.2 人文旅游资源22-24
- 3.2 开发类型24-26
- 3.2.1 观光游览型24
- 3.2.2 知识教育型24
- 3.2.3 民俗文化型24
- 3.2.4 参与体验型24-25
- 3.2.5 休闲康乐型25-26
- 3.3 开发方式26-29
- 3.3.1 政府主导26-27
- 3.3.2 企业投资27-28
- 3.3.3 农民参与28
- 3.3.4 多点结合28-29
- 4 河源乡村旅游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所面临的问题29-34
- 4.1 乡村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问题29-32
- 4.1.1 地区旅游项目单一29-30
- 4.1.2 地区旅游知名度需扩大30
- 4.1.3 旅游者的品位有待提高30-31
- 4.1.4 乡村旅游产品受生命周期影响31
- 4.1.5 旅游者的周期性变化31-32
- 4.2 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所面临的问题32-34
- 4.2.1 对可持续生态环境造成威胁32
- 4.2.2 开发投入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影响32-33
- 4.2.3 开发的短期利益对长期生态保护的影响33-34
- 5 河源乡村旅游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34-38
- 5.1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34-36
- 5.1.1 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制定保护措施34-35
- 5.1.2 坚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原则开发35
- 5.1.3 采用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政策35
- 5.1.4 从政策层面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35-36
- 5.1.5 坚持注重区域协作政策36
- 5.2 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36-38
- 5.2.1 建立相关主体协作共赢的监督管理机制36-37
- 5.2.2 发挥行业协会引导作用37-38
- 5.2.3 发挥企业主体核心作用38
- 5.2.4 提升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38
- 6 结论与讨论38-41
- 6.1 基本结论38-39
- 6.2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39-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敏泉;邓颖颖;;建设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休闲农庄的思考[J];热带农业工程;2013年05期
2 袁勇强;黄建昌;;广东河源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及思路[J];中国园艺文摘;2013年09期
3 单福彬;;高端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律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4 曾倩;成春;骆颖俊;李益仙;武绍启;;浅析休闲农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2年01期
5 朱智;;河源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对策与思考[J];经济导刊;2011年09期
6 李林;蒋伟;;国内外休闲农业研究[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年03期
7 刘军;;关于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年05期
8 文红;唐德彪;;产权制度的构建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9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年02期
10 陆之洋;;贵州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847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84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