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达地区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基于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发达地区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基于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中国工业发展与土地资源现状均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迫切需求,而工业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则是实现区域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微观基础。研究方法:在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宏观层面的背景下,本文将研究深入至企业微观层面,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各个驱动因素及其传导机理。然后选取中国工业化进程较快的两个省份(广东和江苏)作为研究区域,以1999—2009年1290家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互印证。研究结果:在所有驱动因素中,工业用地价格对集约用地促进作用最明显;中国目前处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单位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可促进企业集约用地,其中劳动投入的系数最大;外资企业相较于其他所有制企业,集约用地水平较高。研究结论:企业规模和企业距港口距离与集约用地水平呈倒U型关系;良好的地理区位、盈利水平及经济环境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集约用地。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工业 集约 驱动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观视角下工业企业集约用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优化”(7140303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产业升级中的土地资源协调保障机制研究”(DUT16RW128)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在相对较短的工业化历程中,中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资源代价,尤其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工业用地的粗放利用仍较普遍,出现了工业高速发展与土地低效利用并存的现象。根据对17个较发达城市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其工业用地产出率不到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茹;石水莲;王秋兵;;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6期
2 张统生;李宏军;李东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9年01期
3 袁旭东;武泽江;凌鑫;王亚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9年04期
4 童恋;袁旭东;;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5 马艳萍;;浅析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6 吴旭芬,廖元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王琳;;提升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10期
8 吴旭芬,孙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0年02期
9 王筱明;小城镇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J];小城镇建设;2003年12期
10 陈成,吴群,王楠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徐州市开发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炯;;对土地集约利用有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新国;;开发区再开发土地集约利用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陈玮;;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管理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邱鹏飞;雍国玮;罗永刚;吴宁;申京诗;;城市化进程中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的探索与实践[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7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程龙;董捷;;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的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9 赵万坤;;找准开发区发展定位破解土地集约利用瓶颈[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10 侯巧莲;贾艳杰;;城乡统筹下的农村土地集约利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帅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我市居西部十市第三[N];贵阳日报;2006年
2 高晓宇 彭楚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N];湖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胡志喜 韩亚卿;湖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来建强;福建对8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穗诚;广东完成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N];广东建设报;2009年
6 张f 兰波 徐维锋;东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全部通过验收[N];东营日报;2010年
7 王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彭建基 通讯员 梁毅娟 刘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加快“两化”进程[N];西江日报;2013年
9 记者 董少华 实习生 王玉;我区各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率高[N];新疆日报(汉);2013年
10 申和平;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对策[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可;贵州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付鑫;基于PSR模型的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陈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赵媛;三门峡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吴明辉;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王莉;高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政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7 黄凯;江西省国家级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8 雷滢滢;新常态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孟祥杰;东北地区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的可拓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刘丹萍;泉州市鲤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5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0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