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遴选与组配
本文关键词: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遴选与组配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整治 耕地质量 农用地分等 网络计划法 中江县
【摘要】:耕地数量及质量高低均深刻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目前我国耕地中的中低产田比重较大,不断深入开展土地整治成为稳步提高我国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关于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相关研究具有广泛意义。本文首先基于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模型,开展了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限制因素分析研究;在分析传统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内容对耕地质量限制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归纳、补充耕地质量限制因素消减技术;基于技术经济学原理,开展了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遴选方法研究;基于自然等提升潜力分区及双代号网络计划等方法进行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时空优化组配研究;最后选择四川省中江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主要结论:(1)在分析现有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对耕地质量限制因素因子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及实地调研,系统梳理了与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耕地质量限制因素相对应的深松改土、爆破、客土、增施有机肥等改良工程技术。通过对不同耕地质量限制因素消减技术的系统归纳和总结,形成了融合传统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限制因素消减工程技术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备选方案库。(2)依据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通过典型项目区实际调研,结合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遴选评价模式与方法,从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构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遴选指标体系,并以中江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初步验证了技术遴选指标的可行性。(3)首先根据限制因素分析及技术遴选结果,确定各项工程技术空间组配模式,然后利用双代号网络计划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整治工程技术的细化分解,绘制其网络计划图,找出影响实施工期的关键路线,从而实现整治工程技术时序的优化组配。根据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情况测算结果,经过针对性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实施与优化组配,项目区耕地自然等别和利用等别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国家自然等平均提升0.90个等;国家利用等平均提升0.70个等,整治效果显著。通过本文相关研究内容,可丰富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体系,为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在实践上指导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技术遴选与时空优化组配,不断推进土地整治中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 耕地质量 农用地分等 网络计划法 中江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S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2-13
- 1.2.1 研究内容12-13
- 1.2.2 技术路线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第2章 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分析18-42
- 2.1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限制因素分析18
- 2.2 传统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对耕地质量限制因素影响分析18-20
- 2.2.1 土地平整工程18-19
- 2.2.2 灌溉与排水工程19
- 2.2.3 田间道路工程19
- 2.2.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19
- 2.2.5 其他工程19-20
- 2.3 耕地质量限制因素消减技术分析20-40
- 2.3.1 有效土层厚度21-26
- 2.3.2 表层土壤质地26-29
- 2.3.3 剖面构型29-32
- 2.3.4 土壤盐渍化32-35
- 2.3.5 土壤有机质含量35-36
- 2.3.6 土壤pH值36
- 2.3.7 土壤障碍层36-37
- 2.3.8 地表岩石露头度37-38
- 2.3.9 光温生产潜力α38-40
- 2.4 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备选方案40
- 2.5 本章小结40-42
- 第3章 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遴选42-46
- 3.1 技术遴选的涵义42
- 3.2 技术遴选的方法42
- 3.3 技术影响因素指标选取42-43
- 3.3.1 技术适应性42-43
- 3.3.2 技术转化效果43
- 3.3.3 技术成熟度43
- 3.3.4 技术耐久性43
- 3.4 经济影响因素指标选取43-44
- 3.4.1 直接工程费43-44
- 3.4.2 施工的难易度44
- 3.5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组配46-53
- 4.1 技术组配的涵义46
- 4.2 工程技术空间布局优化方法46-47
- 4.3 工程技术作业时序优化方法47-52
- 4.3.1 作业时序优化基本原理47
- 4.3.2 双代号网络计划47-48
- 4.3.3 作业时序优化过程48-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实证研究53-73
- 5.1 项目区概况53-54
- 5.1.1 土地整治项目背景53-54
- 5.1.2 基础设施现状54
- 5.2 项目区耕地质量限制因素分析与技术需求判定54-56
- 5.2.1 耕地质量限制因素分析54-56
- 5.2.2 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技术分析56
- 5.3 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遴选56-60
- 5.3.1 土地平整工程技术方案56-57
- 5.3.2 灌溉工程技术方案57
- 5.3.3 土壤改良工程技术方案57-60
- 5.4 提升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组配60-70
- 5.4.1 空间布局60-62
- 5.4.2 时序优化62-70
- 5.5 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情况70-73
- 5.5.1 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对比70-71
- 5.5.2 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情况分析71-73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73-76
- 6.1 研究结论73-74
- 6.2 可能的创新点74
- 6.3 不足与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80
- 致谢80-82
- 附录82
- 个人简历82
- 参与项目82
- 发表论文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富强;王令超;毋黎明;;河南省辉县市耕地质量主导因素分析[J];河南科学;2015年12期
2 孟庆英;张春峰;贾会彬;朱宝国;王囡囡;高雪冬;刘婧琦;;不同机械改土方式对白浆土物理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6年02期
3 高星;吴克宁;郧文聚;唐程杰;许实;麻战洪;;县域耕地后备资源与规划期内数量质量并重的占补平衡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2期
4 王海江;石建初;张花玲;盛建东;马兴旺;武红旗;任少亭;左强;李保国;;不同改良措施下新疆重度盐渍土壤盐分变化与脱盐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2期
5 刘辉;;节水灌溉设计中节能节水的优化设计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年17期
6 向欣;罗煜;程红胜;沈玉君;王延昌;张玉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沼气工程技术筛选[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8期
7 潘传柏;杨梦云;;日本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的土层改良规划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23期
8 易晨;李德成;张甘霖;赵玉国;杨金玲;刘峰;宋效东;;土壤厚度的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土壤学报;2015年01期
9 程满金;马兰忠;郭富强;妥德宝;徐龙;;内蒙古黄河南岸地区玉米大型喷灌综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4年03期
10 李艳华;许月卿;郭洪峰;;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海;采煤塌陷区受损农田整理工程精细化施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柴凯东;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技术方案优选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董雪;吉林省黑土区村庄表土剥离技术集成方案[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4 崔磊;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马杰;三峡库区柑橘园规划与工程设计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6 程斌;土地整理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方案比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05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0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