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一号影像的空心村整治潜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分一号影像的空心村整治潜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心村 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 面向对象信息提取 景观连通性 整治潜力
【摘要】: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而农村的建设用地逐渐出现“不减反增”的格局。简单来说,空心村是指含有大量空闲宅基地并且无人居住的村庄。空心村的产生是由农村居住环境管理欠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内部因素和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缺失、农村土地利用无节制扩展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科学地推进空心村综合整治、还田还林、切实保障民生等工作,具有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和增加耕地面积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准确地计算空心村的整治潜力是保障耕地红线、实践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而高分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可以充分挖掘高分卫星的应用潜力,有利于我国生态资源环境的调查和研究,促进我国自主研发遥感卫星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本文依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选取典型的平原地区河南省邓州市桑庄镇为研究区,以2m分辨率的高分一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和基于生境斑块的景观连通性分析技术,较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空心村的整治潜力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所述。基于EN VI软件平台对研究区的高分一号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eCognition软件的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提取水体、道路、耕地、林地、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和建设用地低整治潜力。利用Conefor Sensinode软件的景观连通性分析技术,计算了分类结果中的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的景观指数(包括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可能连通性指数PC及斑块重要值dPC),分析、研究了村庄内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的连通性高低程度和空间聚散分布,并对空心村的整治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村域尺度上,每个村都存在空心化现象,其中研究区内各村庄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的面积为:最小占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的9.75%,最大占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的37.79%,平均占村庄建设用地的28.22%。因此,都具有一定的整治潜力。(2)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的整体连通性和可能连通性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其值高表明村庄高整治潜力的建设用地连通性好、破碎化程度低、空间分布比较集中,其值低表明村庄高整治潜力的建设用地连通性差、破碎化程度高、空间布局比较分散。(3)根据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的斑块dPC值分析得出,核心斑块的连通性较好,面积较大,空间分布比较集中。对分布聚集度高的建设用地应集中优先选取进行整治,从而可以减少整治成本、降低整治难度、提高整治效率。总之,利用本文方法,将景观连通性分析技术应用到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评价中,能够得到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的空间分布及聚散程度,并且,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对空心村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空心村 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 面向对象信息提取 景观连通性 整治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研究现状13-15
- 1.2.1 空心村整治潜力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空心村整治潜力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3.3 技术路线16-17
- 1.4 论文章节安排17-19
- 第2章 研究区状况及遥感影像预处理19-26
- 2.1 研究区数据来源19-21
- 2.1.1 研究区概况19-20
- 2.1.2 数据来源20-21
- 2.2 遥感影像预处理21-26
- 2.2.1 正射校正21-22
- 2.2.2 图像配准22-23
- 2.2.3 图像融合23-24
- 2.2.4 图像裁剪及图像增强24-26
- 第3章 面向对象的空心村信息提取技术26-38
- 3.1 概述26
- 3.2 空心村信息提取流程26-27
- 3.3 遥感影像多尺度分割27-30
- 3.3.1 多尺度分割的概念27
- 3.3.2 多尺度分割参数的选取27-30
- 3.4 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30-36
- 3.4.1 最邻近分类法31-32
- 3.4.2 隶属度函数法32-34
- 3.4.3 影像分类方法的选择34
- 3.4.4 影像分类特征34-36
- 3.5 分类精度评定36-38
- 第4章 基于生境斑块的景观连通性分析38-42
- 4.1 景观连通性的介绍38
- 4.2 景观连通性指数38-39
- 4.3 斑块重要性指数39-40
- 4.4 景观阈值距离40-42
- 第5章 空心村整治潜力评价与实验分析42-57
- 5.1 面向对象的空心村信息提取42-49
- 5.1.1 研究区分类系统的建立42
- 5.1.2 高分一号卫星影像多尺度分割42-43
- 5.1.3 分类规则的建立及空心村信息提取43-47
- 5.1.4 分类结果和精度评定47-49
- 5.2 建设用地高整治潜力连通性分析49-55
- 5.2.1 距离阈值的设置和连通性分析50-52
- 5.2.2 斑块重要性分析52-55
- 5.3 空心村整治潜力55-57
- 结论与展望57-60
- 结论57-58
- 展望58-60
- 致谢60-62
- 参考文献62-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学民,覃继科;我们是如何发挥村民自治优势加快“空心村”治理的[J];河南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2 邢成举;;山区与平原“空心村”的差异分析[J];中国乡村发现;2008年01期
3 秦振霞;杨明金;宋松;;“空心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9年03期
4 魏强;;“空心村”现象[J];村委主任;2009年10期
5 张正河;;“空心村”整治值得参考的模式[J];村委主任;2009年10期
6 侯公涛;解邦俭;;佟庄村治理“空心村”的“金钥匙”[J];村委主任;2009年10期
7 李梅华;;乡镇政府在“空心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J];农村经济;2009年09期
8 丁首江;;金融支持“空心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9 曹进;;费县“空心村”现状及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4期
10 李长印;;河南省“空心村”治理的模式、经验及启示[J];中国乡村发现;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空心村”现象及其治理措施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2 崔曙平;;江苏空心村现象与整治措施[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曾少东;;浅谈“空心村”的成因及整治对策[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玲;岳鹏;吕巧灵;冯新伟;路婕;;“空心村”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5 朱玮;;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空心村问题浅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杨宗锦;;解读河南空心村整治新土地革命推进土地复垦[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37分会场“生态经济与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佳莉;殷娜;;“空心村”的影响因素和改造途径分析——从土地利用成本角度来谈[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吴佳莉;殷娜;;“空心村”的影响因素和改造途径分析——从土地利用成本角度来谈[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崔卫国;;黄淮海平原农区参与式空心村整治的案例与启示——以河南郸城赤村、王村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10 刘海音;;苏北地区空心村整治对策探讨——以小尖镇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元存;治理“空心村”势在必行[N];河北日报;2000年
2 曹绪贵、杜新华;黄骅白庄村:整治空心村多出耕地230亩[N];河北日报;2003年
3 张长根 熊敬忠;“空心村”应治理[N];江西日报;2004年
4 李猛;聊城市政协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N];联合日报;2006年
5 赵石星 蔺军伍;赞皇空心村治理让农民省钱[N];石家庄日报;2007年
6 陆波岸;“空心村”问题多 退房还耕“疗效”好[N];南宁日报;2008年
7 何尹全;整治海西要从治理“空心村”入手[N];大理日报(汉);2008年
8 记者 于亚男邋通讯员 盛志国 许光选;邓州:填实“空心村”增地3.8万亩[N];河南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薛皓 吴德勇 周爱华 石宗尧;泗水以点带面推进“空心村”改造[N];济宁日报;2009年
10 张海涛;邓州整治“空心村”复耕4800亩[N];农民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野;晋城市村庄空心化研究:驱动力与实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琼;城镇化进程中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张宝英;河南民权县龙塘镇“空心村”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张兴荣;“空心村”老人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5 张会芳;基于高分一号影像的空心村整治潜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张逸风;河南省“空心村”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丹;空心村形成机制与整治模式[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丽宁;潍坊地区空心村成因与整治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胡振华;湖南省“空心村”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明进;空心村改造农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6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2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