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模式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6:43
本文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三农”发展一直存在融资难题。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导致银行的恐贷心理。对于农业经营主体而言,他们手中有的是承包或流转而来经营的土地,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不符合抵押物标准的。为有效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发展融资难、银行恐贷问题,政府开始指导“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随着国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重视,摸清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模式,分析各主要模式的交易成本构成,对比模式间的交易成本大小,选择交易成本更小的模式或创新交易模式,对于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融资效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此背景下进行研究,分成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引言。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当前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基础,确定本文研究思路,交代本研究数据来源和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模式。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模式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模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担保公司”模式,选取浙江嘉兴市南湖区、宁夏同心县、贵州凤冈县为各模式的代表,描述各模式的操作流程,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各模式运行情况,总结各模式特点,以实地调研中获取的案例呈现完整流程,为后面模式对比提供案例。第三章:农业经营主体交易成本视角下模式对比。基于对浙江嘉兴市南湖区、贵州凤冈县和宁夏同心县实地调研数据及案例,以Williamson交易成本理论为指导,设置指标体系以及变量,借鉴柯武刚对交易成本的分类方法、Nigel Key,Elisabeth SadouletAlainde Janvry的分析方法,分析各模式的交易成本构成,对各模式间交易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农业经营主体视角来看,嘉兴市南湖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模式的交易成本最小,宁夏同心县“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模式次之,贵州凤冈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担保公司”模式交易成本最高。第四章:国外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借鉴。主要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土地抵押融资模式的制度设计,以及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的启示。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在法律保障、因地制宜的制度设计、配套措施、资金来源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第五章: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和提炼,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贷款 交易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F832.4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23
- 1.1 问题提出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12-13
-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13-15
- 1.3 相关理论基础15-20
- 1.3.1 交易成本理论15-18
- 1.3.2 产权理论18-19
- 1.3.3 农村金融理论19-20
- 1.4 逻辑框架与主要内容20-21
- 1.4.1 逻辑框架20-21
- 1.4.2 主要内容21
- 1.5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23
- 1.5.1 数据来源21
- 1.5.2 研究方法21-23
- 2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模式23-41
- 2.1“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Mc)模式——宁夏同心县23-27
- 2.1.1 宁夏同心县基本情况23-24
- 2.1.2 模式流程24-25
- 2.1.3 运行情况25
- 2.1.4 模式特点25-26
- 2.1.5 案例分析26-27
- 2.2“土地承包经营权+担保公司”(Mg)模式——贵州凤冈县27-32
- 2.2.1 贵州凤冈县基本情况27-28
- 2.2.2 模式流程28-29
- 2.2.3 运行情况29-30
- 2.2.4 模式特点30
- 2.2.5 案例分析30-32
- 2.3“土地流转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Md)模式——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32-38
- 2.3.1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基本情况33
- 2.3.2 模式流程33-35
- 2.3.3 运行情况35
- 2.3.4 模式特点35-37
- 2.3.5 案例分析37-38
- 2.4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模式特点对比分析38-41
- 2.4.1 贷款方式39
- 2.4.2 参与主体39
- 2.4.3 贷款对象39-40
- 2.4.4 抵押物范围40
- 2.4.5 金融机构40-41
- 3 农业经营主体交易成本视角下模式对比41-52
- 3.1 交易成本计量模型构建41-45
- 3.1.1 模型理论基础41-42
- 3.1.2 交易成本测度一级指标设定42-43
- 3.1.3 交易成本测度二级变量设置43-45
- 3.2 基于农业经营主体交易成本视角的模式对比45-50
- 3.2.1 宁夏同心县模式中借款人交易成本构成46
- 3.2.2 贵州凤冈县模式中借款人交易成本构成46-47
- 3.2.3 嘉兴南湖区模式中借款人交易成本构成47-48
- 3.2.4 三种模式的交易成本比较48-50
- 3.3 对比结果分析50-52
- 4 国外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借鉴52-58
- 4.1 德国模式52-53
- 4.1.1 模式简介52
- 4.1.2 操作流程52-53
- 4.2 美国模式53-55
- 4.2.1 模式简介53-54
- 4.2.2 操作流程54-55
- 4.3 日本模式55-56
- 4.3.1 模式简介55
- 4.3.2 操作流程55-56
- 4.4 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56-58
- 4.4.1 法律保障56
- 4.4.2 因地制宜56
- 4.4.3 配套措施56
- 4.4.4 资金来源56
- 4.4.5 基层组织56-58
- 5 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58-62
- 5.1 主要结论58-59
- 5.1.1 单个模式而言58
- 5.1.2 模式对比而言58-59
- 5.2 政策启示59-62
- 5.2.1 完善立法59-60
- 5.2.2 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60
- 5.2.3 重视“地缘”组织作用,,降低交易成本60
- 5.2.4 因地制宜选择交易模式60-61
- 5.2.5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61-62
- 致谢62-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68-69
本文编号:930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307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