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在当今森林旅游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研究中,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成为森林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目前的森林旅游资源发展中,无论是前期的开发还是后期的经营管理,都缺乏资源可持续的理念,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到位等导致森林旅游资源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气候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原始森林众多。在云南省进行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具有优势,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很多问题,资源掠夺性开发、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等[1]。导致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受到极大威胁,影响云南省森林特色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和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例,分析对比两者的异同,突出表现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研究不同的因素对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开发规划和经营管理对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云南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云南省部分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原始森林保存完好,但其生存条件恶劣,人民生活水平低。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综合有效的开发,可以使区域经济得以振兴,森林旅游带动农业、林业、加工、服务等行业全面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使其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
【关键词】:森林资源 森林旅游 可持续发展 层次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7
-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9-12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12-14
- (一)国外研究动态综述12-13
- (二)国内研究动态综述13-14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5
- (一)研究方法14-15
- (二)技术路线15
- 五、论文结构和创新之处15-17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17-22
- 一、概念界定17-19
- (一)森林旅游资源17
- (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园17-19
- 二、相关理论19-22
- (一)资源共享管理思想19-20
- (二)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20
- (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20-22
- 第三章 云南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及调查问卷分析22-31
- 一、云南森林资源概况22-23
- (一)云南省特色动植物资源22
- (二)地貌水体景观22-23
- 二、云南森林旅游资源主要特征23-25
- (一)资源类型丰富23
- (二)分布广泛,相对集中23-25
- 三、云南森林旅游调查问卷分析25-31
- 第四章 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31-38
- 一、云南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31-33
- (一)地理和气候优势31-32
- (二)云南省发展森林旅游区位优势32
- (三)林下经济实现资源共享利用32-33
- 二、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利因素33-38
- (一)云南森林旅游地区交通通讯和生态监测等基础设施保障不足34-35
- (二)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违规开发且管理水平低35-36
- (三)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经济利益矛盾突出36-38
- 第五章 案例分析—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38-49
-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38-41
- (一)评价方法简介38
- (二)指标体系构建38-39
- (三)判断矩阵及其计算39-41
- 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41-44
- (一)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42
- (二)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AHP)42-44
- 三、普达措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44-47
- (一)普达措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45-46
- (二)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AHP)46-47
- 四、评价结论与启示47-49
- 第六章 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经验借鉴49-57
- 一、国际经验借鉴49-52
- (一)美国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9-51
- (二)欧洲国家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1
- (三)日本森林旅游资源保护管理措施51-52
- 二、国内经验借鉴52-54
- (一)江西省龙南县细化森林旅游资源保护管理措施52-54
- (二)云南省宜良县创新森林旅游开发林下资源54
- 三、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案例启示54-57
- (一) 强化全民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意识55
- (二) 科学合理制定森林旅游经营方案55
- (三) 推动云南省森林认证工作开展55-56
- (四) 以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为前提发展林下经济56-57
- 第七章 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57-63
- 一、加强云南森林旅游资源保护57-59
- (一)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思想及其工作要贯穿旅游开发过程中58
- (二)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要加强科学技术的运用58-59
- 二、做好云南森林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工作59-60
- (一)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要科学规划59
- (二)各地森林旅游资源要联合规划、共同发展59-60
- 三、健全法制保障云南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60-61
- (一)严格执行现行相关法律制度60
- (二)加强云南地方性法规建设60-61
- (三)加强云南省农村村规民约建设61
- 四、加强云南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61-62
- (一)加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行政执法组织及队伍建设61-62
- (二)加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62
- 五、加强云南森林旅游资源品牌宣传工作62-63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63-66
- 一、基本结论63-64
- 二、前景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68
- 附件一: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问卷68-70
- 附件二:云南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70-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中平,黄载环;广西森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意义[J];广西地质;2001年03期
2 陈遐林,崔武社;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林业资源管理;2002年03期
3 陈遐林;;森林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与价值评估[J];林业经济;2003年01期
4 唐伟东,刘善喜,关勇,李金用;浅谈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的调查[J];林业勘查设计;2003年02期
5 林盛;林致煌;;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16期
6 张玉儿;;论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J];林业勘察设计;2006年02期
7 谢文杰;;森林旅游资源产权划分界定探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8 卢秀贞;詹桂尧;;福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9 易艳;;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环境成本补偿机制研究[J];旅游论坛;2011年02期
10 张洪明,王玲;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中平;黄载环;;广西森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意义[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杨琴;;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的若干问题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廉研莉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济源森林旅游资源有待开发[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付增战;开发森林旅游资源 促进铜川经济发展[N];铜川日报;2005年
3 记者 郎咸仁;禁止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4 李富;赤峰构建“大旅游”的发展机制和模式[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穆彪;贵州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综合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映然;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余美珠;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建华;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孙笑征;森林旅游资源关联权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艾红伟;森林旅游资源价值核算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晓镜;冰冻灾害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影响及恢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赵红霞;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8 马剑英;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定量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9 石平;应用效益转移法评价森林旅游资源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帅;铜山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开发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5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09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