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撤资行为是伴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扩大而出现的,对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撤资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象也日益频繁。一些由于投资决策失败或被市场竞争淘汰的跨国公司的撤出,可能会更有利于我国国内企业的成长,但一些拥有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的跨国公司的撤出,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就业率以及互补产业的业务等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实质上,跨国公司的撤资与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一样,都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很正常的国际资本转移的现象。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跨国公司的撤资规模和撤资速度都保持上升的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顶峰。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理性并区别看待跨国公司撤资,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以实现正面影响最大化和负面影响最小化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当前跨国公司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也日趋复杂。世界经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全球经济普遍低速增长,全球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大,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计算机和网络更加发达,信息沟通更加顺畅,给跨国公司的业务扩大和实现全球战略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但同时跨国公司面对的经济环境也更加复杂,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适应这种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跨国公司必须根据经营现状、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被市场所淘汰。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更好的了解和管理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应对撤资的相关机制,对有撤资倾向的跨国公司积极采取措施防范撤资;对正在撤资的跨国公司采取措施将负面影响最小化;对已经撤资的跨国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其再投资。首先,本文对跨国公司撤资的变量关系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其次,研究跨国公司撤资的现状,主要包括国际撤资和国内撤资现状。并通过国内外对比法从撤资数据、撤资主体、撤资行业和撤资区位四个方面研究跨国公司在我国国内撤资的特殊之处;再次,分析跨国公司在我国撤资的动因,为了逻辑更清晰,主要从母国、东道国、跨国公司自身以及世界经济大环境四个宏观层次深刻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我国外资政策的不稳定性、生产成本的上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及汇率的变化等四个方面;最后,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其一,建立应对撤资的相关机制,包括事前预警与干预机制、事中应对与处理机制以及事后引导再投资机制。其二,落实具体应对策略,保持外资政策的稳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引入链式投资;增强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优势,为有撤资趋势的跨国公司提供必要的撤资替代方案,改撤资为国内易址;打击恶性竞争,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于一些污染重、低效益的跨国公司采取措施积极促使其撤资。
【关键词】:跨国公司 国际直接投资 撤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6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10-11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现实意义12
- 1.3 文献综述12-14
- 1.3.1 理论研究12-13
- 1.3.2 实证研究13-14
- 1.4 研究视角和思路14-15
- 1.5 创新点及不足15-16
- 1.5.1 创新点15
- 1.5.2 本文的不足15-16
- 第二章 跨国公司撤资的变量关系与传导机制16-20
- 2.1 撤资的变量关系16-17
- 2.1.1 撤资的基本原理16
- 2.1.2 撤资的变量关系16-17
- 2.2 撤资的传导机制17-20
- 2.2.1 收益传导机制17-18
- 2.2.2 成本传导机制18-20
- 第三章 跨国公司撤资的现状20-29
- 3.1 国际撤资现状20-23
- 3.1.1 撤资的现实存在性20
- 3.1.2 全球主要国家的撤资20-21
- 3.1.3 全球100强跨国公司的撤资21-23
- 3.2 国内撤资现状23-29
- 3.2.1 撤资数据23-25
- 3.2.2 撤资主体25-26
- 3.2.3 撤资行业26-27
- 3.2.4 撤资区位27-29
- 第四章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29-37
- 4.1 母国因素引发的撤资29-30
- 4.1.1 母国经济衰退29-30
- 4.1.2 母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30
- 4.2 东道国因素引发的撤资30-33
- 4.2.1 外资政策变化30-31
- 4.2.2 生产成本上升31-32
- 4.2.3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32-33
- 4.2.4 人民币贬值33
- 4.3 公司自身因素引发的撤资33-35
- 4.3.1 跨国公司决策失误经营惨淡33-34
- 4.3.2 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的实施34
- 4.3.3 跨国公司在华水土不服34-35
- 4.4 世界经济大环境方面35-37
- 4.4.1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引起投资转移35
- 4.4.2 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爆发,引起普遍撤资35-37
- 第五章 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对策37-42
- 5.1 建立应对撤资的相关机制37-38
- 5.1.1 建立外商撤资预警与干预机制37
- 5.1.2 建立外商撤资应对与处理机制37-38
- 5.1.3 建立引导外商再投资机制38
- 5.2 落实应对撤资的对策38-42
- 5.2.1 保持外资政策的基本稳定38-39
- 5.2.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入链式投资39
- 5.2.3 增强中西部及农村地区吸引外资的优势39-40
- 5.2.4 打击恶性竞争,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40
- 5.2.5 加强对重污染跨国公司的管理40-42
- 第六章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6-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东;百年国际直接投资:演化、贡献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2 董蓉,姜萍;影响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1年05期
3 李东阳;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罗仲伟;;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则[J];经济管理;2001年07期
5 杨先明,伏润民;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升级问题的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郭力;论入世后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战略调整[J];中国棉花加工;2003年06期
7 高梅华;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J];中国检验检疫;2003年05期
8 吕克勤;中国长期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9 胡浩;国际直接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剖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熊焰,林和生,张钰;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直接投资效应分析[J];经济师;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军荣;;提高国际直接投资吸收能力 加快广西沿边经济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树全;;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理论解释[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3 冼国明;严兵;;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前景[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年红;沈祥;;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5 杨先明;;论经济发展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效应的关系[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陆爽;;论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法律问题[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昕;国际直接投资向何方[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梅新育;国际直接投资向何处去?[N];东方早报;2005年
3 梅新育;国际直接投资向何处去?[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王忠好曾晓林;国际直接投资运动趋势判断[N];中国信息报;2003年
5 秦志刚;国际投资总体环境开始缓慢改善[N];国际商报;2009年
6 蔡昌;绿地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筹划[N];财会信报;2012年
7 梅新育;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决定性因素[N];国际商报;2005年
8 王东;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王东(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持续增长的国际直接投资[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唐俊;加强国际直接投资风险立法刻不容缓[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智强;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因素[D];厦门大学;2006年
2 夏帆;国际直接投资在中国地区分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梁军;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与中国不同地区的引资战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4 杨安娣;区域势能与国际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建南;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直接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张t恃,
本文编号:1117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1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