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本—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由贸易区 产业竞争力 非关税壁垒 双边贸易 技能溢价
【摘要】:出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诉求,日本和欧盟近两年加速了自由贸易区(FTA)谈判的进程,欧盟和日本市场分别是中国第一大和第五大出口市场,日本-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难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为了更加准确全面地评估日本-欧盟FTA的效应尤其是对中国的贸易、产出、工资差异、宏观经济可能带来的综合影响,论文采用一般均衡模型GTAP进行实证模拟,并为中国提出政策建议。论文以日本-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影响效应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概念,分类及理论,以及以往文献进行梳理及评述的基础上,对日本、欧盟和中国的贸易概况及产业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此外论文前瞻性地将非关税壁垒引进GTAP模型,在同时考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削减的情况下,利用GTAP模型模拟了日本-欧盟FTA对贸易、产出、工资差异和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①日本-欧盟FTA扩大了日欧双边贸易,却削减了同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且非关税壁垒的削减比关税壁垒的削减带来的影响更大;②日本大多数产业和要素的产出水平得以增加,而欧盟和中国大多数产业和要素的产出水平受到负面影响;③贸易自由化促使日本和中国的工资技能溢价上升,拉大工资差异,而欧盟的技能溢价不受影响;④日本的宏观经济大多受到正面影响,而欧盟和中国的GDP都遭受了负面冲击。基于研究结果,论文认为中国应优化出口结构,积极发展双边和多边贸易伙伴关系,拓展多元化海外市场,发展内需,同时应关注日本-欧盟FTA谈判进度及内容。本文的研究结果大部分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关于成员国和非成员国效应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本文将非关税壁垒引入GTAP模型,对比分析两种贸易壁垒减免对日本-欧盟FTA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产业竞争力 非关税壁垒 双边贸易 技能溢价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3.13;F75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10
- 1.2 研究方法10-11
- 1.3 相关概念界定11-12
- 1.3.1 自由贸易区11
- 1.3.2 产业竞争力11
- 1.3.3 非关税措施11-12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12-14
- 1.4.1 研究内容12
- 1.4.2 技术路线图12-14
-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14-24
-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及分类14-16
-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基础16-17
- 2.2.1 绝对利益学说16
- 2.2.2 比较利益学说16
- 2.2.3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16-17
- 2.3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相关理论17-18
- 2.4 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18-23
- 2.4.1 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文献研究18-22
- 2.4.2 文献评述及问题的提出22-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3 中国、日本、欧盟贸易概况与产业竞争力分析24-34
- 3.1 中国、日本、欧盟贸易概况24-28
- 3.1.1 日本、欧盟贸易概况24-26
- 3.1.2 中国与日本欧盟贸易概况26-28
- 3.2 日本、欧盟产业竞争力分析28-32
- 3.3 本章小结32-34
- 4 GTAP模型及数据处理34-43
- 4.1 GTAP模型34-38
- 4.2 数据处理38-42
- 4.2.1 产业部门和地区的聚类38-39
- 4.2.2 将非关税壁垒引进GTAP模型39-41
- 4.2.3 模拟方案41-42
- 4.3 本章小结42-43
- 5 实证模拟结果及分析43-60
- 5.1 对贸易的影响43-50
- 5.1.1 促进日本和欧盟双边贸易流量的增长43-46
- 5.1.2 中国和日本的双边贸易遭受负面冲击46-47
- 5.1.3 欧盟和中国部分产业的双边贸易出现增加47-49
- 5.1.4 日本、欧盟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减少49-50
- 5.2 对产出的影响50-55
- 5.2.1 对各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50-53
- 5.2.2 对生产要素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53-55
- 5.3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55-57
- 5.3.1 日本和欧盟的福利水平增加,中国的福利水平减少55
- 5.3.2 促进日本经济增长,,欧盟和中国的经济增长遭受负面影响55-57
- 5.4 实证模拟结果及政策建议57-59
- 5.4.1 实证模拟结果57-58
- 5.4.2 政策建议58-59
- 5.5 本章小结59-60
- 6 结论及研究展望60-63
- 6.1 结论60-61
- 6.2 研究展望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8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峥嵘;“雷峰塔”的倒掉——中国消除非关税壁垒的承诺及其影响[J];网际商务;2001年24期
2 宋玉华,杜群阳;非关税壁垒的最新发展、经济影响及应对策略[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王世军;;政府、协会和企业在应对非关税壁垒中的作用[J];浙江经济;2003年12期
4 吴骐;吴聃;;构建非关税壁垒应对平台的设想[J];浙江经济;2003年23期
5 靳慧斌 ,张润利;非关税壁垒(第一讲) 非关税壁垒[J];工程机械;2004年07期
6 秦璐;科学技术是突破非关税壁垒的利器[J];理论导刊;2005年03期
7 ;什么是非关税壁垒[J];农业新技术;2005年02期
8 赵聪聪;;非关税壁垒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2期
9 林晓军;;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及我国的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1期
10 瞿浩杰;金晓锋;;非关税壁垒及我国应对之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种会;;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刘增凯;夏忷健;;抓住机遇,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刘学文;;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与中国的贸易策略[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争端加剧企业如何破解非关税壁垒[N];中国企业报;2002年
2 刘志伟;行业协会应扛起应对非关税壁垒大旗[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本报赴文莱特派记者 暨佩娟;降低或消除非关税壁垒是关键[N];人民日报;2013年
4 靳颖 吕丽 温黎明;非关税壁垒:关税之外的重要障碍[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邓聿文;中国不应被非关税壁垒难倒[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6 玲玲;印度认为非关税壁垒成其药品出口中国主要障碍[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 黄正红;中国消除非关税壁垒的承诺及其影响[N];中国冶金报;2001年
8 刘超;机电企业如何打破国外非关税壁垒[N];中国电力报;2002年
9 贺军;企业+政府:冲破非关税壁垒[N];中国经营报;2002年
10 吕博;非关税壁垒面面观[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轶南;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军;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2 孙子明;日本非关税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丽华;日本—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郭伟;非关税壁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8年
5 陈平;地方政府应对非关税壁垒的职能探析[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陈丽君;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非关税壁垒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7 杨帆;新型非关税壁垒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胥崇宇;山东省对日韩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鲁晶莹;农产品贸易非关税壁垒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罗笛;非关税壁垒下我国体育服装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135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3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