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基于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空间布局变化的实证检验
本文关键词: 产业集聚 空间基尼系数 区位熵 农产品区域布局 农业经济增长 出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广东省主要农作物集聚度时空变动情况,并实证检验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2005、2008、2011、2014年广东省水稻、薯类、蔬菜、柑橘、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茶叶9类农作物的集聚程度。建立农业GDP与空间基尼系数、农业GDP与区位熵之间的相关模型,分析农业集聚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以市场化、效益驱动为导向的市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瓜果茶叶类经济作物布局更是依靠市场驱动来发挥优势;农业产业集聚度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优势布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牵引作用和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与融合等建议。[结论]农业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Abstract]:[objective] by calculating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and location entropy index,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main crop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s analyze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and location entropy, the rice, potato, vegetable, citrus, banana, pineapple, litchi and longan were calcul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 The correlation model between agricultural GDP and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agricultural GDP and location entropy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gglomeration degre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was analyzed. [results] based on market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lomeration degre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was analyzed. The efficiency driven market guidan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sources in the province, especiall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crops of melon and fruit tea, which depended on the market drive to give play to its advantages. The degree of agri-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reg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promote each other, strengthen and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traction role of market mechanism i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vigorously develop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conclusion] agglomer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has promote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2016年度广东省省级农业资源区划研究课题“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ED-015-06)资助
【分类号】:F327
【正文快照】: 0引言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大部分市场稳定。然而,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存在总量与结构、数量与质量、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如国内农产品成本上涨过快、竞争力不足;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日益严重;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岩;;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调控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08年18期
2 李生梅;陈宗颜;;青海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青海农林科技;2010年03期
3 齐红倩;城市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张清华,刘俊;制度、技术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5 陈莉,张士云;安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6 庞娟;吴玉鸣;;广西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05期
7 康萌萌;唐塞丽;;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现代农业;2007年02期
8 李艳芬;;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7期
9 热合木吐拉·阿布都热西提;;试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08期
10 熊黑钢;李新萍;;新疆农业经济增长满意度变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岳敏;;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研究[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2 但文红;彭思涛;;贵州农业经济增长区域差异与农业现代化战略选择[A];贵州推进扶贫开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录堂;薛继亮;;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构成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panel数据的实证研究[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王晓馨 马放;科技助推农业经济增长[N];天水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晓馨 马放;科技助推农业经济增长[N];天水日报;2013年
3 吉林省梨树农村成人高等专科学校 赵庆年;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N];学知报;2010年
4 通讯员 周应良 张宜;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47.7%[N];大理日报(汉);2012年
5 记者 张伟东;景泰县着力提高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N];白银日报;2006年
6 记者 洪军 杜江;规模化生产基地成为农业经济增长亮点[N];锦州日报;2006年
7 通讯员 柯昌斌 覃彬;白河科技农业经济增长额达48.8%[N];安康日报;2007年
8 记者 范武平;市上为“全市农资企业守法经营示范点”企业授牌[N];武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剑;新疆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调控策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金田;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绍敏;中部六省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邓波;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6年
3 韩雨彤;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农业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16年
4 于金福;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侯海燕;潍坊市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杜青国;制度与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7 彭亮;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四川大学;2003年
8 栾娜;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珊;陕西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15年
10 海新权;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4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8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