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优化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的政策措施

发布时间:2018-05-29 17:22

  本文选题:区域发展总体格局 + 空间均衡 ; 参考:《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08期


【摘要】: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是遵循聚集与分散发展规律的。市场规律效力的发挥,需要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作用的更好体现。优化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应在政策目标上以"空间公平"为出发点,以区域协调发展的手段促进空间均衡的最终实现,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区域政策作用下的区域性特征,从而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的演变。
[Abstract]:The overall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follows the law of agglomeration and decentralized development. The exer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market law need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better embodiment of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overall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e should take "spatial equ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promote the ultimate realization of spatial balance by means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adopt the principles of adap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classifying and guid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action of regional policy, so as to ensure the evolution of the overall patter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地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生命周期视角下进城农民工居住空间研究”(413011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研究:财政激励;土地用途组合与产业结构影响”(71303244)的资助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振华;产业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1990年06期

2 高国力;;美国区域和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做法和对我国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11期

3 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汪阳红;袁朱;;“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4 孙久文;李爱民;;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整体分散,优势集中”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年05期

5 李爱民;孙久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研究[J];江淮论坛;2014年01期

6 孙久文;李爱民;夏文清;;“十二五”时期区域公共投资政策体系建设[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忠权;;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调整思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6期

2 俞建群;;“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广西社科联课题组;姚兵;刘俊;;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年01期

4 王淑华;杨祚;程浩;;吉林省重点开发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来自变参数模型的经验证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5 胡杰;李庆云;韦颜秋;;我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演进动力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6 宋凌云;王贤彬;;重点产业政策、资源重置与产业生产率[J];管理世界;2013年12期

7 潘锦云;姜凌;;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一个文献述评[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杨庆;余鹏;蒋旭东;蒋文明;汤丽洁;;基于OGC Web Service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撑平台研究[J];测绘通报;2014年05期

9 王大伟;;多重视域下中国区域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指标对比与分析——基于数据静态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宋凌云;王贤彬;;政府补贴与产业结构变动[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汪小兰;;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与功能区土地利用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全成;;把握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定的机遇调整陕西产业布局[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陕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论文选编[C];2008年

3 李爱民;;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思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那玉林;;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管理运行职能评价与优化方案研究[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5 汤林浩;吴晓;熊伟婷;;不同制度环境下大都市区区域协调机制比较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光;我国区域立法协调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东旭;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4 殷洁;区域经济法论纲[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传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利;中国市县“五年规划”中的空间布局规划:理论、方法、实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青;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8 俞建群;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新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丙红;我国区域规划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周亚雄;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宁;县域空间功能区划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刘飞;国土空间功能分异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佟璐;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孙佳斌;市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青;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于百灵;基于GIS技术的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吕芳;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杨宗周;黔东南州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大千;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赖华东;主体功能区分类区域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乃全;陶云;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协整分析与区域政策选择——兼论“中部塌陷”现象[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2 刘乃全;刘学华;赵丽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基于改革开放30年时序变动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11期

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制度创新——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4 王威;;着力提高我国公共投资的运行效率[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02期

5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6 司劲松;;主体功能区的公共投资政策需求及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08期

7 王岳平;;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8 汪阳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合作机制回顾与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丁元竹;杨宜勇;李爽;严浩;王元;;促进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10 魏后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变迁——从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均衡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梅;地方公共投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跃军,张锦;区域发展战略西移中的区域均衡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人口学刊;2003年05期

2 陆大道,刘卫东;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3 ;长江中游经济区域发展的建议[J];港口经济;2003年03期

4 黄根兰;区域发展:何处寻求大智慧[J];中国改革;2003年08期

5 黎列;;谋求民营经济大发展 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6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组;;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的国际比较[J];浙江经济;2005年08期

7 刘文超;以科学发展观解读“统筹区域发展”[J];理论界;2005年01期

8 蒋巨峰;统筹区域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四川省情;2005年01期

9 徐晓海;论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发展中的制度安排[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坚;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区域发展的探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格局、新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周学政;;发挥首都科技辐射作用,促进“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对泛首都区域发展的意义[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孙丽霞;梅红霞;;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沈正平;储胜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礼安;吕维国;;新时期场县共建的重大意义与区域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8 柳建文;;民间组织在我国地方合作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9 薛健;;对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思考[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六辑)[C];2012年

10 葛昭攀;王铮;;我国经济的收敛性及区域发展的多重均衡态实证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魏健 记者 王亦卫;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讨会举办[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广平;我省部署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N];贵州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杜斌伟;全市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召开[N];陇东报;2011年

4 记者 秦菲菲;国家级开发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吴涛;我国区域发展日趋均衡[N];西部时报;2012年

6 记者 李亚冰;《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国务院批复[N];承德日报;2012年

7 马志刚;统筹区域发展新起点[N];经济日报;2012年

8 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六盘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宁夏片区规划解读[N];宁夏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萍 通讯员 袁业飞;解放思想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全面实现祁连七个区域发展目标[N];祁连山报;2012年

10 记者 赵虹 李平 特约记者 杜登波 岑飞;从一生之城看如何谋划区域发展[N];十堰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惠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晏涛;促进中部崛起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3 曹颖锐;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3年

4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国茂;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李鹏嵩;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郑莹;基于区域发展的项目选择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穆晓敏;山东省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协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育梅;胡锦涛统筹区域发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吴得文;福建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51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951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