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经济圈 + 溢出效应 ; 参考:《系统工程》2015年09期
【摘要】: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珠三角经济圈对长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圈产生了很强的正溢出效应,长三角经济圈对其他两区域有一定的正溢出效应,京津冀经济圈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增长则呈现波动起伏的态势。这一结论揭示了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之间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启示。
[Abstract]: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spillover effect between the three metropolitan economic circl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has a strong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has a certain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other two regions.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economic circle to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growth is fluctuating trend. This conclusion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three metropolitan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and provides enlightenment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CGL023) 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5ZK2020)
【分类号】:F224;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圣军;;三大都市圈经济整合的政府机制[J];财经科学;2010年07期
2 高新才;白丽飞;;区域整合视角下中国省际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3 张伟丽;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性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4期
4 王铮,刘海燕,刘丽;中国东中西部GDP溢出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5 潘文卿;;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6 滕丽;蔡砥;吕拉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溢出分析[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7 熊曦;刘晓玲;周平;;湖南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动态比较研究——基于湖南省“十一五”以来的情况[J];中国能源;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丽华;岳文泽;;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2 陈安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传输渠道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3 踪家峰;蔡伟贤;;中国地方财政支出趋同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7期
4 常俊喜;卢正惠;;政策效力、经济吸引和边界效应——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5 赵增炜;王文昌;张彦琦;刘岭;易东;;“十五”期间中国地区人均卫生消费的空间分析[J];重庆医学;2008年17期
6 熊理然;骆华松;杜双燕;王家文;;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扩展与适度空间控制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7 王洋;修春亮;;1990-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8 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9 滕丽;蔡砥;王铮;;区域知识溢出的计算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10 王铮,武巍,吴静;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溢出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滕丽;蔡砥;;中国省域产业的聚集特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胜;;知识溢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3 吴玉鸣;;空间溢出、经济增长趋同及成因分析[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1期 总第15期)[C];2005年
4 赵俊晔;张峭;;我国水果市场价格风险闽值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马鸽;陈建中;;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消费及居民消费对贵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A];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贵州省系统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威;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影响因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纪生;农业科研投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9 胡峰;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楠;利用FDI促进广东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2 惠海霞;区域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静娴;中国省际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肖敏;城市间旅游溢出效应的测度及其GIS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艳;江苏省公众和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翁金榜;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杨秀花;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石静;我国货币政策价格型和数量型工具有效性检验[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李奇t,
本文编号:2004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00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