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ATEL的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
本文选题:洪涝灾害恢复力 + 评价指标体系 ; 参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9期
【摘要】:影响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识别和区分这些影响因素,找到因素间互相影响程度和因果关系,对于明确洪涝灾害恢复力关键因素,快速找到需要改善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灾害恢复力的内涵,从自然维、社会维、经济维、技术维、管理维5个维度构建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巢湖流域为例凝练出适合该区域的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自然维、经济维对其他因素影响最为显著,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土地因子、地形因子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最大;而一级指标中经济维和社会维与其他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区域经济实力、土地因子处于核心的位置。从整体影响输出上看,一级指标中原因因素共有2个,分别为自然维、经济维,且以经济维为最,二级指标中原因因素有11个,涉及五个维度,包括所有自然维中因素,并以地形因子、政府财政支撑能力、灾害政策法规为重。一级指标中结果因素有3个,分别为管理维、技术维、社会维;二级指标中共有12个,以管理维中的因素为主,相比于原因因素,通过改善结果因素可以更直接的提高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水平。
[Abstract]: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ilience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are numerous and interrelated. To identify and distinguish these factors, to find out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and the causality between them, is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the key factors of the resilience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quickly.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disaster resilienc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gional flood resilience from five dimensions: natural dimension, social dimension, economic dimension, technical dimension and management dimension. Using DEMATEL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ilience of regional flood disaster, and taking Chaohu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esilience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is conden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dimension of the first class index is natural dimension. The economic dimension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ther factors, the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ability, the land factor and the terrain factor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other factors, whil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imension has the most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factors in the first class index. The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ability, the regional economic strength and the land factor are at the core of the second-level index. In terms of overall impact output, there are two factors in the primary index, one is natural dimension, the other is economic dimensio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economic dimension. There are 11 cause factors in the second-level index, which involve five dimensions, including all natural dimension factors. And to terrain factors,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capacity, disaster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for priority. There are 3 result factors in the first class index, which are management dimension, technical dimension and social dimension respectively, and 12 of the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re mainly in management dimension, compared with the cause factor,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in the first class index, which are the management dimension, the technical dimension and the social dimension. By improving the result factors, the level of regional flood resilience can be improved more directly.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516)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4yks090)
【分类号】:P426.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祖芬,朱必翔,吴志传;巢湖地区洪涝灾害成因及抗灾减灾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2 葛怡;史培军;周忻;辜智慧;陈磊;钱新;刘婧;徐伟;;水灾恢复力评估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杨则东,鹿献章;长江安徽段及巢湖水患区防洪治水的环境地质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4 刘婧;史培军;葛怡;王静爱;吕红峰;;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5 马强;;DEMATEL方法的矿山安全管理影响因素[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7期
6 程先富;郝丹丹;韩平;房莉;吕军;;基于格网数据的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10期
7 尹剑锋;白世秀;;基于DEMATEL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年04期
8 唐丽艳;周建林;王国红;;基于DEMATEL-ANP的产学研集成创新评价研究——以大连双D港企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12期
9 张灵;陈晓宏;千怀遂;;北江下游防洪保护区恢复力诊断[J];水利学报;2011年09期
10 谷洪波;李晶云;唐铠;;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平;;安徽省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郁家成;陈永山;黄小燕;董炳瑞;郁阳;;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分析及农业结构调整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4期
3 顾成军;张海林;戴雪荣;;舒城县近5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4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刘宝康;;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5 周洪建;王静爱;陈思;贾慧聪;;气象要素在农业旱灾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以水田农业区(湖南鼎城)旱灾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周洪建;王静爱;贾慧聪;易湘生;;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基于野外土地利用测量与入户调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7 迟菲;;灾后恢复的特征与可恢复性评价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1期
8 陈萍;陈晓玲;;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9 闫海明;战金艳;张韬;;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10 贾铁飞;施汶妤;郑辛酉;张卫国;俞立中;;近600年来巢湖流域旱涝灾害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郁家成;黄小燕;郁阳;陈晓红;王华;;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分析与避洪种植模式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于翠松;;山西省水资源系统恢复力定量评价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恒旭;张鹏飞;李常刚;艾建民;陈榕;高斌;;极端冰雪灾害下电网安全评估需求分析与框架设计[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张茜;顾福妹;;基于城市恢复力的灾后重建规划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5 谭骏;戴悦;;关于区域海洋减灾能力综合评估的一些考虑[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彤;我国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灾物资配送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崔霞;甘南牧区草地遥感监测与分类经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玉凤;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斌;植硅体记录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及其灾害事件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沙楠;联合国框架下自然灾害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武晟;洪水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孙峥;城市自然灾害定量评估方法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贾铁飞;近千年以来巢湖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蓓蓓;天津市滨海新区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石勇;灾害情景下城市脆弱性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井锋;大连市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华;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施汶妤;600年以来巢湖流域水旱灾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琦妍;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海洋资源管理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5 颜元;湖南重大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评价及防御体系构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森;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转包管理体系脆弱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顾成军;巢湖历史沉积记录与流域环境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迎秋;基于遥感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程健;加速并行遗传算法及其在水安全问题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张明媛;城市复合系统承灾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培军;叶涛;王静爱;邹铭;何飞;;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葛怡;史培军;周忻;辜智慧;陈磊;钱新;刘婧;徐伟;;水灾恢复力评估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韩用顺;杨命青;蒋宗立;袁会;姜军;;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计算分析系统建立与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4 铁永波,唐川;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5 周延;耿玉德;;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7 刘仁义,刘南;基于GIS的复杂地形洪水淹没区计算方法[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8 蔡运龙,李军;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度量——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方法[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9 许世远;王军;石纯;颜建平;;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10 郑度;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伦理问题[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灿辉;我国洪水保险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怡;史培军;徐伟;刘婧;钱瑜;陈磊;;恢复力研究的新进展与评述[J];灾害学;2010年03期
2 Carl Folko;羽阳;;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从单一平衡到复合系统[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3年06期
3 杨小慧;王俊;刘康;张向龙;;半干旱区农户对干旱恢复力的定量分析——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4 葛怡;史培军;周忻;辜智慧;陈磊;钱新;刘婧;徐伟;;水灾恢复力评估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高向宇;张慧;杜海燕;梁峰;尹学军;;防屈曲支撑恢复力的特点及计算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6期
6 黄宗明,赖明,白绍良;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阻尼和恢复力的相关性[J];世界地震工程;1996年01期
7 谷洪波;李晶云;唐铠;;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陈娅玲;杨新军;;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及其恢复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9 宋福磐;具有n次方非线性恢复力的系统强迫振动中的次谐波响应[J];湖南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10 李大望,霍达,胡灿阳;渐硬恢复力滑移体系稳态随机响应的解析预测[J];工程力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爱群;程文p<;;多高层钢筋砼结构层间恢复力模式统一型式[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2 许斌;贺佳;周任;SamiF.Masri;;时域非线性多自由度系统恢复力识别方法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3 毛俊青;;贫困家庭的精神恢复力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陈燕飞;;水环境系统恢复力评价 以汉江流域为例[A];2014年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大会报告集[C];2014年
5 张茜;顾福妹;;基于城市恢复力的灾后重建规划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6 史庆轩;门进杰;喻磊;;钢筋混凝土扁柱恢复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史庆轩;门进杰;喻磊;;钢筋混凝土扁柱恢复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晏明;;GIS支持下的吉林省二松流域水资源恢复力评价[A];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高廷;周洪建;王静爱;李睿;;农业旱灾恢复力时间维特性研究——基于民国以来华北重大旱灾[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蔡伟;张春生;赵连城;;形变对Ni_(44.7)Ti_(46.3)Nb_9合金恢复力的影响[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郑渝川;去中心化是拥有恢复力的关键[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2 文心;让我们在危机中重生的力量[N];深圳特区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云;农业洪涝灾害灾后恢复力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2 周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非线性结构恢复力识别与建模[D];湖南大学;2009年
3 辛璐璐;动力荷载作用下多自由度结构非线性恢复力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石育中;恢复力视角下山区道路对乡村社会—生态景观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李龙飞;基于动力响应测量的结构非线性恢复力识别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刘新意;农业重大旱灾灾后恢复力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7 颜靖;洪涝灾害灾后农业经济恢复力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林伟纯;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综合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9 汪兴玉;黄土高原典型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机制及对干旱的恢复力[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郭笑;区域农业水灾恢复力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07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00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