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职院校布局结构变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本文选题:高职 + 布局结构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15年22期
【摘要】:高职教育的布局结构具有丰富的内涵,是衡量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与区域经济匹配度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高职院校的布局结构经过三个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强调规模、速度、质量、效益与特色的有机结合。其主要经验表现在:注重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的深化改革,以社会实效与经济发展为战略导向,加强布局结构的国际化、集成化与协同化发展,以及布局结构"质"与"量"的有机结合。
[Abstract]:The layout stru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matching degree with regional econom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layout stru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of promoting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ale, speed, quality, benefit and characteristics. Its main experiences are as follow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school running system, taking the social effective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layout structure, integrat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layout structure "quality" and "quantity" organic combin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项目“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研究”(项目编号:EIA130424) 201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广东高职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JKZ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邓晓春;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布局结构的研究(上)[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宋文红;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结构的演变及其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周红莉;谭辉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长三角地区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慧青;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颖;祁晓;;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内部因素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罗大午;高远洋;;构建创新型大学的网络化层级组织结构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陈小华;;论森林公安高等教育中学历教育与职业训练的关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陈小华;;对森林公安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熊毅;;从体育视角看高校的社会职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6 李佳新;杨传鸣;;以人为本思想与大学外语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7 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8 高晓红,王戈,李云龙,刘要红;发展高职教育的再探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9 卢立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包装工程学科平台[J];包装工程;2003年04期
10 刘乃峗;张晓刚;;关于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韩清瑞;姚加惠;;建国初私立高校转为公立高校的必然性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雷小生;;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审视高校育人理念的嬗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李建忠;周延丽;刘松年;;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再思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秦国柱;李娟;;我国民办高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与思考[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六生;省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张辅松;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华忠;行政化与自主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s,
本文编号:2067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06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