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TL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8-09-13 10:03
【摘要】:通过对林业工业园区建立目标的分析,从推进林区工业化发展、提高林业产业竞争力和带动林区城市化发展三方面构建林业工业园区发展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TL林业工业园区2012年和2014年的发展绩效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2012年相比,2014年TL林业工业园区的发展绩效有了很大的提高。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s of establishing the forestry industrial park,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the forest industrial park is constructed from three aspects: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 region,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 and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forest area. Th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TL Forestry Industrial Park in 2012 and 2014 was analyzed by 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2012, th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TL Forestry Industrial Park in 2014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GC14D101) 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12E148)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重点项目(13H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14DC01)
【分类号】:F426.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春;李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1年03期

2 王博宇;谢奉军;黄新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西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3 张英辉;;科技园区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8期

4 梁晶;李晶;;高新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软科学;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忠伟;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晓玲;张薇;景行军;;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2 杨德云;杨翔;;桂林市新型工业化评价与路径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王霞;熊英;郭兵;;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动态耦合研究——基于武汉与成都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6期

4 黄庆华;刘晗;曹祖文;张明;;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及发展趋势研究——对重庆发展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王新越;宋樝;宋斐红;于世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9期

6 秦青;仝俊杰;;基于DEA交叉评价的中国三线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02期

7 刘志春;陈向东;;基于时滞效应的我国科技园区创新效率评价[J];管理学报;2015年05期

8 彭永樟;陶长琪;;我国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PVAR模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9 李群;崔春生;王宾;张灵蕤;;基于Vague集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关系实证分析[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5年02期

10 祝晓婷;徐雯;陆慧娟;;常州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转型实证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红;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联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2 李景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贾立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季可;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税收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瑞;内蒙古高新区创新能力机器学习评价及指标预测[D];天津大学;2013年

6 李中;“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湖南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李飒;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8 刘飞;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章穗;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斌勇;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多联盟企业群协同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洋;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嵌入式软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魏世奇;工商银行济南分行提升网点竞争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新红;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评价及路径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朱莎;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杨旭;新能源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3年

6 孙毅飞;TWBF公司战略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7 林琳;土地供给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丽丽;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9 赵会闪;北京中关村软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10 龚维;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及区域比较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福;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马力;以顾客为导向的战略模式及其实践启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周俊;浅析企业竞争优势的生命周期模型[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4 汪晓昀;吴纪宁;;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5 吴照云,王宇露;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当代财经;2003年08期

6 李兴旺,王迎军;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与前瞻[J];当代财经;2004年10期

7 邹国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学评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8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9 吴价宝,达庆利;基于元学习的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陈国宏,李克军;福建省新型工业化基础评价与比较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勇;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陈耀;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郑小平;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及其矢量再造[D];四川大学;2003年

4 刘光岭;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刘兴国;基于耗散结构的球队型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游达明;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霍春辉;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8 张纯洪;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爱国;高技术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陈琦;基于技术核心能力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理及其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同宇;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赵忠伟;我省资源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常婷婷;高新技术企业诊断评价强化方案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江晶;基于竞争优势动态演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何元秀;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吕洪涛;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芳;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工矿企业品牌资产评价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年06期

2 王雄军,郑策,蔡万春;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企业R&D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汪江洪;李嘉;;浅谈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采购中综合评价法的应用[J];建筑经济;2006年07期

4 任丽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学建模方法简介[J];商场现代化;2006年20期

5 黄晓兰;韦秋杰;;综合评价法在设计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9年09期

6 廉正;张永庆;邵永恒;刘洪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专利综合实力评价[J];商业时代;2009年35期

7 俎秀花;孟常胜;王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船舶机舱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陈宙翔;;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公路代建工程绩效考核分析[J];公路;2012年08期

9 刘萍;申婧;;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12年06期

10 罗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信息系统价值综合评价[J];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严海军;;稽查人员设置比率综合评价法之探讨[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宣伟;蒋文军;;综合评价法——税基批量评估技术的创新与实践[A];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樊晔;刘寒梅;李晓奇;;对公司评价招聘毕业生问题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蒋晶晶;陈廷斌;王晓煜;牟向伟;;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配送中心规划方案优选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魏彩乔;刘佳;李永贞;;粗糙综合评价法及在绿色度评价中的应用[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晓梅;赵建平;;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埋地压力管道失效可能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7 唐克;崔卫兵;王征武;朱建生;;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目标排序中的应用[A];决策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振东;张启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军用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红兵;秦俊;胡永红;董丽;;基于尺度指数的城市住区绿化环境评价初探[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川璐 湖南省衡阳市审计局;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绩效审计中的运用[N];中国审计报;2010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关于印发《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综合评价法实施规范(试行)》的通知[N];国际商报;2008年

3 雁晨;商务部规范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评标办法[N];中国建设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琳;陕西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叶胜;基于栅格数据的旅游休闲地产用地时空布局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李凌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国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阿曼古丽;基于动态综合评价法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5 赵春兰;模糊因子综合评价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6 刘晶;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领域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刘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楠;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国好声音》传播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徐晓云;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扬州市地表水质的分析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雅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估质量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40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240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