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边缘型旅游地特征、形成机制与发展路径——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13 10:17
【摘要】: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建设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时代面临的重要命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一些边缘型旅游地开始逐渐成长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潜力区",研究空间与研究意义日益凸显。以具有典型边缘性特征的宣城市为实证,从区位空间、旅游资源、旅游形象、旅游交通和旅游经济等角度剖析其多重边缘化特征,探讨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地处省际交界区、地域特征典型性不足是边缘化形成的自然诱因,周边核心旅游地遮蔽效应显著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致因,经济支撑能力薄弱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制因,政策惠及偏少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促因。边缘型旅游地应实施多元比附、突出个性差异、完善要素建设的发展路径。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marginal tourist destin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in the period of tourism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China. With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change of consumer consumption concept, some marginal tourist destinations have gradually grown into "potential ar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and the research spac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aking Xuancheng city with typical marginal characteristic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multi-margi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ocation space,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image, tourism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economy, and probes into the main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marginalization. Located in the borderline area of the provinces, the lack of typica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the natural inducement of the formation of marginalization, the shadowing effect of surrounding core tourist spots is the spatial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marginalization, and the weak economic support ability is the economic system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marginalization. Less policy benefit is the artificial cause of marginalization. Marginal tourist destination should carry out multivariate comparison, highligh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essential elements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28) 安徽省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AHLYZJ201405)
【分类号】:F59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兴柱;蒋锴;陆林;;南京市游客路径轨迹空间特征研究——以地理标记照片为例[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波;陈仲常;;旅游业对制造业集聚及经济增长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张广海;刘菁;;山东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碳排放关联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汪春雨;;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年12期

4 张静;朱红兵;;黄山市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的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王香玉;张辉;郑海博;;安徽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实证研究[J];河南科学;2013年11期

6 何有世;宋振丽;;苏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性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刘建平;罗立清;柳子辰;余婷;;基于动态协整模型的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夏赞才;胡粤;;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旅游发展影响的动态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刘春济;冯学钢;高静;;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个国外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4期

10 张军洲;林德荣;;旅游再消费行为的特殊性研究[J];经济管理;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潘华丽;环境税背景下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瑶亭;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钟伟;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波;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刘春济;我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邢向阳;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王喜刚;滨海游憩环境资源改善的经济价值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陈晓静;欧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燕;非优区位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何成进;安徽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赵恬琛;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4 崔苗苗;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聂桢祯;四川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周玲利;区域间旅游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周李娇;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对地方GDP贡献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8 刘伟;来安县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9 简惠英;旅游经济总量测量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10 杨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耀林;;新地理信息时代空间分析技术展望[J];地理信息世界;2011年02期

2 张兴平,杨建军,毛必林;杭州市游客流量的时空分析及旅游交通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3 要轶丽,郑国;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4 张红,李九全;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5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6 杨兴柱;顾朝林;王群;卢松;;南京市内部旅游客流空间测度与模拟[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7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8 朱z,

本文编号:2240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240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4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