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a grand systematic project involving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diplomatic and national security fields. The local government of western China has a special position in its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kes a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western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analyses its role and func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On this basis, scientific conclusions are drawn.
【作者单位】: 西京学院;
【基金】:2015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5JK2174
【分类号】:D630;F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海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能源外交运筹[J];国际石油经济;2013年12期
2 谢文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上合能源合作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肖宏伟;;新型能源安全观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2 盛毅;余海燕;岳朝敏;;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01期
3 陆南泉;蒋菁;;当今研究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探索与争鸣;2014年07期
4 张广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陕西省发展的机遇[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07期
5 王海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构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梁琦;朱跃中;刘建国;;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家能源安全[J];中国能源;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小沁;;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一体化前景探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10期
2 孙永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J];国际展望;2011年05期
3 赵东波;李英武;;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4年01期
4 谢文心;;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分析与思考[J];经济师;2011年02期
5 尹朝晖;;论中国在中亚的地缘利益、安全困境与战略选择[J];理论导刊;2007年06期
6 庞昌伟;;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突破口[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厚双;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0年01期
2 李玉潭;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第九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1世纪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探讨[J];东北亚论坛;2000年04期
3 高静;“西半球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综述[J];拉丁美洲研究;2000年01期
4 杨秋宝;区域经济的特征、要素与地位[J];理论学刊;2000年03期
5 吴立平,于振东;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优势的确立与培育[J];理论探讨;2000年01期
6 严爱云;浅析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战略构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7 王海军;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求实;2000年09期
8 杨增武;搞活商贸流通 发展区域经济[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10期
9 彭明权;发展区域经济 实现跨跃推进[J];长江论坛;2000年04期
10 凌学仁;大力推进区域经济的新跨越[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灵敏;曾金年;;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浙江省“生态围垦及其实施的工程技术”专辑[C];2006年
2 谭启英;;云南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紧密结合[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华晓红;;CEPA解读——中国实质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始[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4 郝毓灵;;区域经济国际化与新疆城市经济的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陈晓娟;;成都市金牛区区域经济调查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陈静;刘林贵;刘茂;;推广特色旱地杂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顾学宁;;南京地域文明及其区域经济成长战略的抉择[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锋;杨凡;田敏;;川渝两地城乡统筹与区域经济[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马建兵;马建国;;浅析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10 耿建明;董水生;;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资料室;培育中国名牌 发展区域经济[N];安徽经济报;2005年
2 韦伟(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的定位[N];安徽日报;2001年
3 记者 梁晓冬;搞好调研 为区域经济发展献策[N];保定日报;2005年
4 杨德宏;中国区域经济怎样提高国际竞争力[N];北京日报;2001年
5 王书利;区域经济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3年
6 丁海军;我国区域经济走进协同发展新时期[N];中国海洋报;2005年
7 记者 陈丹;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区域经济[N];长江日报;2005年
8 中共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坚;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1年
9 毕扬;亚行行长中亚五国行旨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N];中国贸易报;2004年
10 张青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政策到位鼓励为主[N];中国企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洁;区域经济法论纲[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张安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张q嚸,
本文编号:2243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24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