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经济效率、空间公平与区域一体化

发布时间:2019-04-12 19:37
【摘要】:经济密度不均、要素流动受限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困难和障碍。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架构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密度、距离、分割三维分析视角,区域一体化通过提高密度、缩短距离、减少分割提高经济效率并优化空间公平;虽然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布不均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但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异质性要素的空间分化、限制要素供给,从而使经济效率和空间公平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动态耦合。"新常态"下应强化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宏观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的协同作用,实现各种驱动要素的战略协同。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uneven economic density and limited movement of factors have become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density, distance, segment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perspective proposed by the World Bank, regional integration improves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optimizes spatial equity by increasing density and shortening distance, reducing segmentation and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Although the uneve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density is a by-produ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eterogeneous elements can be realized by means of marketization, and the supply of elements can be restricted. Thus,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spatial equity can be dynamically coupled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 Under the new normal,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cro-strategic thought of reshaping China's economic geography pattern,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nerg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realize the strategic synergy of various driving factor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暨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区域研究”(项目号:14ZDA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态DCI和CGE分析技术的区域一体化与福利补偿研究”(项目号:711731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福象;刘志彪;;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2 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3 吴福象;朱蕾;;中国三大地带间的产业关联及其溢出和反馈效应——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4 盛斌;毛其淋;;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1985~2008年[J];世界经济;2011年11期

5 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6 吴福象;蔡悦;;中国产业布局调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2 沈宏亮;;西部制造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与支撑路径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3 彭荣胜;;区域协调与先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两区域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4 马丽君;孙根年;;江苏省国际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及成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5 李磊;;市场扩张型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Migrant workers' citizenization creates demand for consumption[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7 李晓敏;余为恒;黄丽霞;;人力资本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国28个省区面板数据的检验[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周密;;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非平衡发展战略模型的设计与比较[J];财经科学;2009年05期

9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机理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10期

10 胡冬梅;潘世明;;我国区域出口分工模式、竞争优势及其动态演进[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内集聚、关联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范子英;张军;;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演变态势的实证研究:1988-2007[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陈健;岳书敬;;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翅;侯硕;郭诗怡;;“产城一体”背景下现代产业园区规划策略探讨——以四川省简阳市石桥片区大地产业园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2013年

10 李向前;郭本海;黄莉;;城镇化发展水平视域的城市关联复杂网络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程文;基于模块化分工的产业组织演化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8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卢靖;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孟凡星;福建省工业集聚现状及经济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练高海;基于钻石理论的企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武梁安;市场规模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亮;刘德学;;市场歧视、区际边界效应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2期

2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3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4 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5 郭熙保;罗知;;贸易自由化、经济增长与减轻贫困——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6 陆铭;陈钊;杨真真;;平等与增长携手并进——收益递增、策略性行为和分工的效率损失[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7 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8 周振华;增长轴心转移:中国进入城市化推动型经济增长阶段[J];经济研究;1995年01期

9 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10 卢中原;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环境变化和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立本;;从经济角度看政府职能的转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宇;试论网络影响经济效率的方式和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王宇,黄少安;网络影响经济效率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龚晓允;制度效率与经济效率比较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马卫锋,2王春峰;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1978~2002[J];财贸研究;2005年02期

6 王晓芳;高继祖;;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吕冰洋;余丹林;;中国梯度发展模式下经济效率的增进——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8 谭宏业;柯学良;;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2011年07期

9 蔡涛;;工业增加值率反映经济效率的证伪[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4期

10 李欣红;;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J];河南科技;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翔;中国绿色经济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詹木思;尼日利亚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减贫机制:对农业新发展的启示[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叶青;中国土地城镇化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俊;陕西省经济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3 施云帆;中资财险企业经济效率实证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4 林旭东;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潘建状;金融对我国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付易湘;FDI流入与经济效率的改进[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超;我国经济效率结构及结构视角下未来经济走势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8 程可胜;反垄断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9 葛秀;基于环境因素的中国西部经济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57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457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f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