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权重敏感性分析的湖南省耕地适宜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9-04-25 14:44
【摘要】:耕地适宜性评价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组成,是通过综合评估影响耕地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生态条件,阐明耕地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评价耕地的适宜性程度、限制性程度及其差异。开展区域耕地适宜性评价,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以及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进展,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湖南省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回归树、核密度等方法提取计算参评因子数据,构建评价因子数据库。基于多指标决策(MCDM)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选择加权叠加法进行耕地适宜性综合分析,将耕地适宜性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四类。最后,为了评估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引入基于权重的敏感性分析,构建了综合敏感性评价指标——基于评价得分的平均绝对变化率(MACR)来表征敏感程度,并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展示。 本文取得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 (1)构建了湖南省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习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参考相关规程,针对湖南省的实际情况,依据指标选取的原则,构建了湖南省比较完整的、多级别的评价体系。包括土壤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生态安全条件和区位条件5个方面11个指标。 (2)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数据库。构建“回归树+空间残差”的模型得到湖南省高精度的栅格化积温数据。选用修正的土壤侵蚀方程(RUSLE)对湖南省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和交通网络密度三个因子构建交通优势度计算模型,其中运用核密度法计算交通路网密度。为进一步湖南省耕地适宜性评价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 (3)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并对各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分级。通过计算,有效土层厚度获得最大权重为0.1792,其次为坡度0.1719。此外,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规程,对各参评因子进行分级量化。 (4)耕地适宜性评价。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运用加权叠加法求得湖南省耕地适宜性评价综合结果,并通过自然间隔分类法将评价结果重分类为:高度适宜(S1)、中度适宜(S2)、勉强适宜(S3)、不适宜(N)四类,所占比例分别为:24.34%、27.7%、32.35%、15.61%。空间分析表明,湖南省的耕地适宜性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高适和中度适宜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湘北洞庭湖平原以、湘江平原地区和湘中丘陵区盆地;耕地勉强适宜和不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湘西、湘西北和湘南山地区。 (5)基于权重的敏感性分析。本文尝试将指标权重敏感性分析方法引入到耕地适宜性评价中来,并且针对以往对评价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缺乏对空间信息的表达和挖掘,通过构建综合敏感性评价指标——基于评价得分的平均绝对变化率(MACR),测试各参评指标权重的微小变化(-40%-+40%,每次改变2%)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对评价结果加以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有效土层厚度对评价结果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各指标随着权重变化率绝对值的增加呈现近似线性的增加,即当各指标权重增加或减少相同的量时(变化±n%,0≤n≤40),其对评价结果影响程度基本一致;当权重改变30%时,最大的MACR值只有1.9410%,说明评价结果的稳定较高;同时,通过分析表明,低适宜性的地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效安;鲁成树;阚凯;;基于指数和法的村庄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2期

2 李娟;龙健;赵娜;;煤矿区压占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以贵州纳雍县狗场煤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3 徐康;吴绍华;戴冰;宗蔚晨;昌亭;;南京市砖窑土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与利用优先级策略[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5期

4 黄自立;黄土高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分类[J];土壤;1982年02期

5 刘广余;运用逐步聚类法进行农地适宜性评价[J];华北农学报;1988年01期

6 李春越,谢永生,王益;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的农户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初探[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4期

7 王飞;邢世和;;区域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6年01期

8 王欢;王平;谢立祥;王鲁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陈玉龙;付虎艳;张军;;基于3S的喀斯特山区猕猴桃产业适宜性评价——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年02期

10 颜和萍;刘文旭;;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耕地适宜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广余;;运用逐步聚类法进行农地适宜性评价[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2 蔡叶;刘均霞;杨彩霞;王良波;令狐丹丹;;桐梓县耕地蔬菜适宜性评价[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尹卫红;张景秋;张文忠;;宜居城市与北京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5[C];2005年

4 胡伟;李满春;符海月;刘永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初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建东;杨泉宁;薛怀友;;长江江苏段地质工程适宜性评价[A];城市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跃军;胡守庚;;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利川市罗圈坝硫铁矿为例[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涂莎莉;;以专家访谈为导向的规划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探讨——以山东省空心村问题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桂昆鹏;徐建刚;张翔;;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9 邱炳文;池天河;王钦敏;汪小钦;兰樟仁;吴靖;;基于GIS的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刘晓然;王志涛;;山区村镇居民点体系抗震防灾用地适宜性评价[A];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云龙 范基姣;“碳储”项目未来3年将开展盆地精细评价[N];中国矿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敏;农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吴云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适宜性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秦建成;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於家;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敏;农地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方彦;棕地再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于英娜;草原生态脆弱区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庞珊珊;公安县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潜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英琨;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王铎霖;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天送;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赵晓丹;基于权重敏感性分析的湖南省耕地适宜性评价[D];河南大学;2014年

9 陈旭欣;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复垦技术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朱雷;半干旱区坡地资源适宜性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65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465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