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邢台市城市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18 17:41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了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的利用成员国的资源,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当前,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京津冀地区的建设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如何带动我国北方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因此,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显的尤为重要。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北邻省会石家庄,历史悠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邢台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位于冀南的邢台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一优势,经济发展在河北省内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为此,加快邢台区域经济发展显的更为迫切。
【图文】:

京津冀区域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状态及趋势)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邯郸、衡水、邢台等13个城市积占全国的2.30k,人口占全国的7.23%。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为北方经济中心,以及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

邢台市,区位


,。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东南15公里为南和县,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辖区东西最长处约185公里,南北最宽处约80公里,积12486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地北距省会石家庄市106公里,距首都北京396。邢台市辖2市(沙河市、南宫市)巧县(清河县、宁晋县、内丘县、广宗县、邢、任县、临西县、新河县、隆尧县、柏乡县、威县、临城县、平乡县、南和县、巨),2区(桥东区、桥西区)。市区还设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豫让桥新区。邢台市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倾斜坡度平均为3一5%0西部为太行山地,逐渐过渡到丘陵区,丘陵区以东为洪积冲积平原区。西部山丘面积3545平方千米,高程多在千米以下,最高山峰1822米。平原区面积8911平方千米,根据形态和成不同,分为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和冲积、湖积平原两部分。邢台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西南风,干旱少雨;夏季炎雨;秋季冷暖适宜;冬季多西北风,寒冷干燥。年日照时数在2500一2650小时之间。均气温为n.7一13.4℃无霜期188天至211天。降雨依平原、丘陵、山区递增,多均降水量530.6毫米,一般年份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的700al。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仁康;;传统的经济一体化理论面临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5年01期

2 韦鹏翥;;从地缘经济学看东盟经济一体化[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3 王媛媛;;论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及中华经济区的构建[J];亚太经济;2011年04期

4 王锟;张超;;兼容:“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知识选择——以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薛WW乡沙岭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6期

5 王兵银;周延丽;;俄罗斯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浅析[J];和平与发展;2011年04期

6 彭永芳;温孝卿;张会江;;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J];统计与决策;2011年12期

7 张东琴;叶艺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8 崔承颖;;发展高速铁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物流技术;2011年15期

9 刘艳;;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研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10 陈志卷;赵放;;京津冀地区物流节点层次划分研究[J];物流技术;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翔宇;;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穆瑞丽;;京津冀旅游合作的依据分析与机制构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苏兴华;;京津冀周边县区劳动力转移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刚;张连合;;京津冀一体化下廊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5 杨蔚东;张卫江;朱效荣;李慧;李民;王新春;柴彬;苑庆彬;李颖;高跃兰;杨雨;张宁;于明浩;孙增泰;赵春河;畅彦周;刘思绮;;2010年京津冀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6 夏培鑫;李楠;张慧娟;滕国山;李钟模;;试论北京都市化发展与京津冀地区的关系[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菊香;;基于京津冀集群发展进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毕六合;赵彪;;优化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永翊;任连娣;;依托京津冀都市群 加快推进廊坊市农业现代化[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孙旭霞;宋红梅;;京津冀一体化下廊坊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考[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CUBN记者 胡坤;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提速[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2 记者  宫瑞国;大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N];人民代表报;2006年

3 艾文礼;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五点建议[N];学习时报;2008年

4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蓝图日渐清晰[N];经理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杨 童海华 陈弘仁;京津冀:没有依存哪来协作[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谢良兵;生态补偿: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破题之困[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齐琳 刘爽;华北经济一体化构想浮出 经济圈壁垒待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8 董艳民;京津冀协作 带动环渤海经济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7年

9 沈东海;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对策思考[N];学习时报;2004年

10 记者 张贺伟 周军宇 通讯员 祁振生 王福龙;尽快切入 寻求突破 迈出北三县经济一体化实质性步伐[N];廊坊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杨蕾;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川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行政体制与创新[D];复旦大学;2005年

4 倪考莲;论加勒比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区域主义[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震龙;“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马海龙;行政区经济运行时期的区域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磊;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一体化经济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汤山文;论深港经济合作的寻优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9 邱宣;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勇;都市圈发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桂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张晓萌;基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邢台市城市发展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禹东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中韩海运物流合作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吴丽丽;成德绵城市带战略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吕国锋;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顺;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和主导力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张逍;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8 兰丹丹;论东盟贸易政策体系及实施[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潘吉平;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名才;比较优势与中日韩经济一体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8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88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