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新时期河南省区域开发的空间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1:17
【摘要】:本文运用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分析、 评价了几种主要的区域开发布局经典理论以及有关河南省区域开发的布局思想, 并探讨了新时期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途径;在认真剖析河南省区域开发 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面向21世纪初期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河南省区域开 发的空间布局进行重新构思和调整优化,并针对不同的经济带和经济区以及省域 城镇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全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分析、评价了区域开发的五种主要的布局理论,明确提出并阐 述了区域开发模式的内在联系以及演替规律;同时,对以往有关河南省区域开发的 布局观点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新时期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结合作了 初步探索。 第二部分:以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为宏观背景,分析考察河南省在全国经济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研究分析河南省区域内部资源分布、生产布局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存在的空间差异和不平衡性。 第四部分:面向21世纪初期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分析 评价影响河南省区域开发布局的六个主要因素。 第五部分:运用城市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确定21世纪河南省的11个区域中 心城市,并用定量方法计算出各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以此为基础,多方面多因素 综合权衡,对21世纪初期河南省经济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和界定,进而提出新的经 济区划方案。 第六部分:在综合分析河南省区域开发空间布局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河 南省区域开发空间优化的总体方案和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对策。 第七部分:分析点线系统在河南省区域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河南省城镇 体系,“三纵四横”经济带和沿边经济带进行优化布局研究。 第八部分:针对重新划分的几个不同的经济区,在分析各自发展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的基础上,对其空间结构、发展方向和协调重点进行了初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民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正确答案及获奖名单[J];乡村科技;2010年02期

2 ;河南省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J];乡村科技;2010年11期

3 孔德杰;;第八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郑州隆重召开[J];科协论坛;2006年05期

4 李国强;;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6期

5 薛帮群;郭长见;孟昭君;;河南省兔业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年02期

6 ;河南龙源纸业通过河南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J];造纸信息;2011年07期

7 周俊;;开辟杂交肉牛育种技术新途径——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畜禽改良站研究员白跃宇[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7期

8 王忠阳;王延荣;张进平;余培松;;河南省水利系统优秀企业 河南省优秀旅行社 河南省江河旅行社[J];河南水利;2001年03期

9 ;第十九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平顶山市设擂[J];科协论坛;2005年06期

10 崔俊阁;;该靠什么承揽工程[J];中国工程咨询;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宇明;宗上纲;李慧民;;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阮跃东;;河南旅游景区协同营销策略思考[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JBL.SHURE产品技术研讨会》在郑举行[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光伏技术与照明节能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亚丽;金萍;;河南省特色科技文献资源建设[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5 王岩松;;河南省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6 李红礼;高建华;卢红岩;;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7 胡炜;;河南省发展创意产业的路径[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8 张弦生;;《中原文化大典》编辑中所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9 李树岩;刘荣花;师丽魁;马志红;;河南省近40a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余卫东;陈怀亮;;河南省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远峰 钱海山;政府热 企业冷 资金是关键[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2 记者 肖意;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区域开发上新水平[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肖树臣;和谐社会支撑中原奋力崛起[N];工人日报;2005年

4 杨金亭;我市将加快“长环线”区域开发建设步伐[N];陇东报;2010年

5 记者 王斌;政协委员洪秀珍:区域开发 板块推进 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N];各界导报;2011年

6 记者 王远;河南省局下大力抓行风见实效[N];中国邮政报;2005年

7 孙立华 梁秋惠 崔玉清;盘锦市政协献策区域开发开放[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记者 尹娜;抓好安全稳定工作 助推区域开发建设[N];滨海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任秋菊;赵连生:科学适度填海造地 全力推进区域开发[N];丹东日报;2011年

10 彭松 侯明;区域开发有作为 政企合作是关键[N];中国建设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青军;区域开发与资本市场[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2年

2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刘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王春秋;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潜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朱宏斌;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刘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区域环境相互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苏擘;华中地区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基因型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学强;河南小麦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克亚;河南省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余兴光;海洋城市滨水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与区域开发协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卫阳;新时期河南省区域开发的空间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马剑平;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温新德;河南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县城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时震宇;河南仁和职业篮球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D];河南大学;2006年

5 袁卫红;河南省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中阶段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初步探讨[D];厦门大学;2007年

6 王凯;河南省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吴媛萍;定向运动在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开展的现状分析[D];河南大学;2008年

8 冯宏芳;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9 张雅凌;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赵自芳;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89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89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