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23:52
【摘要】: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效应已经逐步显现,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而东盟成为了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重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也日益密切,东盟已成为重庆最大的贸易伙伴,重庆作为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逐渐凸显。2011—2015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关税削减时刻表的规定,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大多数商品的关税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削减,这将使双方的贸易合作空间更加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进一步深化重庆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分工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等相关基础理论,接着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贸易规模、国别构成以及商品构成方面概括了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目前,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受到诸如税收政策、双方经济资源、政治文化差异、双方的区位交通等很多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这些影响因素为依据,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对2000—2011年重庆与东盟十国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实证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全面探讨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因双方距离而产生的负效应仍是影响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重庆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不足,仍有较大的贸易潜力可以挖掘。最后,本文结合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实证结果,提出重庆应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差异化战略,加快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积极参与次区域协同区建设以及充分发挥政府效能协调双边贸易等政策。
【图文】: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运用EVIEWS6.0软件对2000—2011年重庆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进回归分析。.2.2 技术路线图文章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间产生了限制,他们长期以来对欧美和日本等外部市场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削弱了东盟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一旦这些主要的出口地区发生市场萎缩和剧烈价格波动, 就会对东盟各成员国国内经济的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增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典型的例子如 911 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使东盟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发生了相应下滑。重庆与东盟贸易结构的相似性以及各自贸易结构的不合理性都会影响到双边贸易的稳定发展。其次,偏爱顺差的贸易观念可能会形成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大阻碍。如图 3.1 所示,重庆与东盟贸易一直存在巨大顺差。2000—2008 年,重庆对东盟出口占重庆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持续保持在 85%以上。其中,2006 年顺差额为 4.1 亿美元,2007 年增至 5.6 亿美元,2008 年更是扩大为 6.6 亿美元。在越来越开放的全球经济范围内,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现贸易逆差或顺差,,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贸易顺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短时期内,双边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逆差对一国或地区的发展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出现逆差的贸易伙伴为了维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逆差进行平衡的能力,可能会大幅减少对顺差贸易伙伴的进口。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752.8
本文编号:2592390
【图文】: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运用EVIEWS6.0软件对2000—2011年重庆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进回归分析。.2.2 技术路线图文章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间产生了限制,他们长期以来对欧美和日本等外部市场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削弱了东盟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一旦这些主要的出口地区发生市场萎缩和剧烈价格波动, 就会对东盟各成员国国内经济的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增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典型的例子如 911 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使东盟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发生了相应下滑。重庆与东盟贸易结构的相似性以及各自贸易结构的不合理性都会影响到双边贸易的稳定发展。其次,偏爱顺差的贸易观念可能会形成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大阻碍。如图 3.1 所示,重庆与东盟贸易一直存在巨大顺差。2000—2008 年,重庆对东盟出口占重庆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持续保持在 85%以上。其中,2006 年顺差额为 4.1 亿美元,2007 年增至 5.6 亿美元,2008 年更是扩大为 6.6 亿美元。在越来越开放的全球经济范围内,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现贸易逆差或顺差,,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贸易顺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短时期内,双边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逆差对一国或地区的发展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出现逆差的贸易伙伴为了维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逆差进行平衡的能力,可能会大幅减少对顺差贸易伙伴的进口。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7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宗光,王瀛;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互补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8期
2 赵雨霖;林光华;;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2期
3 孙恒忠,汪欢;中国西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机遇[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林玲,王炎;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5 徐婧;;CAFTA对中国和东盟贸易扩大效应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6 陈铁水;;论区域性贸易安排法律化[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6期
7 杨羽;;广西与东盟进出口贸易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5期
8 李燕如;胡朝霞;麻昌港;;CAFTA对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10期
9 姜书竹,张旭昆;东盟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10 王洪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量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29期
本文编号:2592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9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