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1:30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的动力源和扩散级,其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互动状况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并最终影响着城市科技创新绩效以及城市经济效益的实现。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探索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和运行机制,对于实现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协同向高端演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本文以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二者的内在机制与运行机制。首先,基于城市科技创新主体的要素分析,引用博弈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建立大学与企业、科研机构、政府及制度安排的合作创新博弈模型,提出城市科技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在不同信息状态下的角色定位及其相应的策略行为,从而建立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其次,基于制度安排、政策引导、市场调节、机制保障以及运行模式等方面构建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从而促进二者的良性协同运作。再次,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从城市间空间关系的视角,对城市创新及创新集群效应进行检验,对大学产学研合作创新投入与城市科技创新产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定量研究;并采用面板数据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分析研究型大学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研究型大学对城市科技创新及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从定量的角度解释二者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的最后通过对天津大学与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案例研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国际化高端城市科技创新体系间的协同演化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大学与滨海新区协同发展为目标的城市科技创新模式的总体设计,以期推动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向高端演进。
【图文】:

模型,复杂适应性系统


对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等提供了间。统理论应性理论论是研究在一个通常非常无序的系统中自发地“涌现”研究表明,一个系统的最富创造性的状态,亦即,涌现的临界点存在于有序与混乱之间[97]。兰(J. Holland)[98]正式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复杂自适应aptiveSystem,CAS)。CAS理论指出了具有适应能力的nt),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规则,以求生特征在于它的适应性[99]。所谓具有自适应性,就是指它行交互作用。

组织结构图,产学研


图 4-2 产学研联盟组织结构图4.4.2 信任与约束机制信任是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体系互动的前提和基础,信任机制的建是合作创新形成的必要条件。由于合作创新体系内部存在着不确定性与信息的对称性等,使得相互信任成为一种依托于社会而存在的“资本”,其价值通过作创新主体的以往信用、合作经验、以及现有创新合作能力等得以体现。信任“本”的存在,促使产学研各方信息对称,彼此信任,,并能够乐观地事前评估和量协作伙伴的预期贡献与投入创新的能力,使创新资源得到充分共享与互补,现信用资本的积累,合作成本的降低,运行效率和效益的增加,从而为产学研盟的长期互动和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信任机制的构建一是需要建立一种畅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掌握合作各方所具有的创新资源及其创新能力尽最大可能融合各方优势资源,确立密切的合作联系,逐步增强合作创新各方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冒荣,赵群;两次学术革命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胡永远,刘智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3 冒澄;;创业型大学研究文献综述[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4 曹勇;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经济师;2005年07期

5 齐振彪;齐振宏;;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组织变革机制分析[J];经济师;2007年11期

6 寇亚辉;论城市核心竞争力[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03期

7 周志刚;乔章凤;;海外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江苏高教;2008年05期

8 李勇,闵维方;论研究型大学的特征[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9 贾永堂,沈红;世界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启示[J];科技导报;2003年09期

10 王英俊,丁X;“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何建坤 梅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策;[N];天津教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汪伟 赵晖;[N];天津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温新民;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梁祥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联盟及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安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莉莉;创业型大学——斯坦福大学办学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92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92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