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地域及业务拓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8:30
【摘要】: 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产权机制得到完善,竞争力加强,对维护我国的金融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基本成功。在此背景之下,中小银行的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而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中小银行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中小银行能否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发展,如何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如何选择生存环境,成为中小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 本文从我国中小银行的在我国金融体制发展中的地位谈起说明中小银行在我国金融体制的变迁中曾经及将要发挥的作用,突出我国中小银行存在的必要性。从贷款业务角度重点论述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相互依托的关系,分析小企业贷款的“小银行优势”,并加以验证。从市场地域空间及市场分割的角度,分析中小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模式,强调农村地区应当成为中小银行地域拓展的重要市场。建立中小银行地域拓展模型,采用多因素分等加权法和银行地域拓展的经营绩效预测模型对中小银行地域拓展提供决策方法和依据。对范围经济相关理论在银行业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银行业务的范围经济及特点,总结银行规模和银行业务选择的一般规律,提出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定位策略及业务拓展主要方向。针对中小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小额贷款的特点:建立小额贷款的综合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用以指导中小银行对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评价。同时对中小企业的零售银行业务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多渠道的营销手段以完善零售银行业务的客户关系。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篇论文论题产生的背景、目的、意义、创新点以及全文框架。第二章“中小银行地域及业务拓展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第三章“金融体制变迁、银行结构与中小银行地位”从制度变迁理论在我国运用出发,明确中小银行在我国的地位问题。第四章“我国中小银行地域拓展”对地域拓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借用银行国际化选址的相关理论,建立中小银行地域拓展模型指导中小银行地域拓展决策,进一步完善金融地理学理论。第五章“农村地区——中小银行地域拓展的新领域”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状况,提出农村金融的“小银行优势”,对中小银行在农村地区拓展提出解决方案并后列举国外成功案例供参考。第六章“我国中小银行的业务拓展”总结银行规模与银行核心业务选择的一般规律,据此得出中小商业银行相对大银行应当走专业化、差异化的业务拓展模式的模式。第七章“中小银行业务拓展重点——中小企业贷款”重点研究小企业贷款的“小银行优势”,并加以实证研究。并建立了小企业贷款综合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将小企业主个人信用风险信息和企业本身信用信息相结合,对企业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信用风险评价。第八章为“中小银行地域及业务拓展主要政策建议”。第九章为全文的总结。 论文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1.本文的第3章中用最新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有利于优化银行业结构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2.在第4章中,首次在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中对中小银行地域拓展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借用银行国际化选址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中小银行地域拓展模型,采用多因素分等加权法和经营绩效预测模型指导中小银行地域拓展决策,进一步完善了金融地理学理论。 3.第7章建立实证研究模型对我国小企业贷款的“小银行优势”进行了分析,证明小企业贷款的“小银行优势”在我国客观存在为确定中小银行的业务拓展重点提供了理论根据。并建立了小额贷款综合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将中小企业主个人信用风险信息和企业本身信用信息相结合,对企业的小额贷款进行信用风险评价。
【图文】:
图2.1基于中小企业贷款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成本比较料来源:“小银行优势”:基于成本节省的整合研究储敏伟等当代财经2004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由于小银行的地缘性,其营业终端的信贷人业及其业主的“距离”较近。一方面,其搜寻、谈判及监督的成本一方面,其生产关系型贷款所需的“软信息”的功能都较强,因而整体水平较低。而如果要求大银行为同样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行终端服务人员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及代理方面存大量固定成本),其成本支出必然位于高出小银行成本的另一条成本1)。同时,由于股权及组织结构方面因素的影响,类似于企业的管业组织的代理成本与其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代理成本必然越低。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代理成本线必然向上倾斜。由于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之和,因此银行的最优决策点必然在总成本最本点上,即落在信息成本曲线和代理成本曲线的交点处。而小银行的成本显然远远低于大银行最优决策点的成本,这就证明了小银行
图4.3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分布图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地图集2007年6月(互联网址:http://bankmap.ebre.gov.en/bank/)其次是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密度较大的地区也主要在东部几个沿海省份,其机构网点分布密度如下图所示。江苏、北京最多:均为693个,密度最大。广东为157个,其他省份每省均少于140个。农村商业银行的分布相对来说较不均衡,也不够合理,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受到农业补贴范式的影响,国家在农村地区发展银行机构长期以来以政策性金融为主,而竞争性金融发展相对较弱,表现在银行机构的设置上则是以政策性金融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而农村信用社普遍问题较多而且主要因此产权问题而效率低下,相对低效率且规模过度的金融机构对竞争性金融的进入会造成障碍。其次是:部分农村地区金融存在天然的弱质性,我国对其竞争性金融的机构准入标准长期以来是统一的,这会导致部分有潜力的农村地区错失发展良机。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2
本文编号:2593065
【图文】:
图2.1基于中小企业贷款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成本比较料来源:“小银行优势”:基于成本节省的整合研究储敏伟等当代财经2004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由于小银行的地缘性,其营业终端的信贷人业及其业主的“距离”较近。一方面,其搜寻、谈判及监督的成本一方面,其生产关系型贷款所需的“软信息”的功能都较强,因而整体水平较低。而如果要求大银行为同样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行终端服务人员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及代理方面存大量固定成本),其成本支出必然位于高出小银行成本的另一条成本1)。同时,由于股权及组织结构方面因素的影响,类似于企业的管业组织的代理成本与其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代理成本必然越低。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代理成本线必然向上倾斜。由于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之和,因此银行的最优决策点必然在总成本最本点上,即落在信息成本曲线和代理成本曲线的交点处。而小银行的成本显然远远低于大银行最优决策点的成本,这就证明了小银行
图4.3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分布图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地图集2007年6月(互联网址:http://bankmap.ebre.gov.en/bank/)其次是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密度较大的地区也主要在东部几个沿海省份,其机构网点分布密度如下图所示。江苏、北京最多:均为693个,密度最大。广东为157个,其他省份每省均少于140个。农村商业银行的分布相对来说较不均衡,也不够合理,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受到农业补贴范式的影响,国家在农村地区发展银行机构长期以来以政策性金融为主,而竞争性金融发展相对较弱,表现在银行机构的设置上则是以政策性金融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而农村信用社普遍问题较多而且主要因此产权问题而效率低下,相对低效率且规模过度的金融机构对竞争性金融的进入会造成障碍。其次是:部分农村地区金融存在天然的弱质性,我国对其竞争性金融的机构准入标准长期以来是统一的,这会导致部分有潜力的农村地区错失发展良机。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羽;中小型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区位选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晓莹;中信银行太原分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3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9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