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效能保证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年01期
2 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毅坚;张树刚;;“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12期
2 张红梅;王淑荣;孙晓东;;人文素质教育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杨金山;;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张保华;;项目化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之我见[J];福建电脑;2011年09期
5 张兄武;;责任共担、四方联动:构建新型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于丽娟;董焱;董爽;;信息化管理岗位及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08期
7 车如山;;论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前瞻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宁;;高职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1年03期
9 王德广;罗筱端;;地方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内涵、特征、功能及其内容构建[J];高教探索;2012年04期
10 胡大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显辉;中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科蓉;;应用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朱科蓉;;应用型大学开展院校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董秀华;;专业人才培养制度的历史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潘懋元;;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福建船政学堂创办140周年纪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7期
5 潘懋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5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0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