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华;肖坤梅;肖水明;;创意产业基地集群发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2 苏玲利;;基于产业集群模式下太仓物流园区(中心)开发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1年08期
3 武似元;;论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以昆明的钢材产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4 张中文;曾福生;;基于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彭湘君;;西永综合保税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8期
6 ;A320天津总装线带来集群效应[J];国际航空;2010年11期
7 殷福忠;丁明柱;;老工业基地优化布局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S2期
8 王玉海;刘学敏;谷潇磊;;资源共享与区域经济集聚——基于资源视角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9 陈建国;于斌斌;;增长极理论演化:产业转型升级新空间研究——基于绍兴市滨海新城建设的实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年08期
10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凸显海洋科技集群效应[J];科学养鱼;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朝阳;;产业集群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东方;;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工业兴桂战略研究[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3 俞进;;从产业集群理论看贵州印刷业的发展[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4 陈柳钦;;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林向阳;周红妹;;基于产业集群视角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6 温小霓;;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陕西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保利;姚延婷;;绿色农业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以陕西省渭北绿色果品产业集群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俞进;;从产业集群理论看贵州印刷业的发展[A];西部地区印刷协会第八次协作会议会议专辑[C];2004年
9 刘文艳;;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的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探索[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10 张瑜;王大伟;李传威;杨广林;;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论研究[A];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邹建锋;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严重滞后[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何深宝;九江纺织服装产业凸显集群效应[N];江西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陈程 小葵;中山家电产业渐现集群效应[N];中山日报;2008年
4 姜玉生;望奎中小企业显现集群效应[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5 张立立;江苏华昌带动行业集群效应[N];科技日报;2009年
6 陶正龙 赵本正 张庆来;沛县拉长铝加工产业集群效应[N];消费日报;2009年
7 隋丽君 首席记者 张守梅;集群效应的“牡丹江样本”[N];牡丹江日报;2010年
8 李锡松 李镇兴;潮阳“光盘音像”凸显产业集群效应[N];汕头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更高理念下的“集群效应”[N];辽宁日报;2010年
10 王彦鹏;平川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N];白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华;产业集群论[D];四川大学;2004年
2 张哲;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春宇;分工、专业化与产业集群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4 王恩才;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D];兰州大学;2007年
5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6 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测度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舸;产业集群的生态演化规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谢方;基于产业集群的农村非农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成勇;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静;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李鑫;湖南省产业集群效应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邱华桢;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勇;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5 徐徕;产业集群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6 王燕燕;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化成长研究[D];济南大学;2008年
7 何玉芹;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骁;中国产业集群支持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晓莉;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韩宏涛;上海发展国际邮轮经济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2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12617.html